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更新时间:202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一、如何认识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总书记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师队伍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截至2023年,全国各级专任教师总数达1891.78万人,较2012年增长近430万人,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师队伍,支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巨大贡献,赢得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适应我国学龄人口下降和城镇化人口变迁的新趋势,面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形势,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未来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我国与世界主要教育强国相比,高层次教师供给不足,应加强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幼儿园、小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的中学教师培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五育并举”理念,要加大思政、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领域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教师队伍建设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需持续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师资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此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急需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对教师队伍的培养规模和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把全面构建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作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鼓励广大教师自信自强、踔厉奋发,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为什么要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此处隐藏2421字,下载后查看---

三、怎样发挥师范院校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提升师范教育办学水平。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的主力军,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和大国良师的双重使命。作为我国最早的现代师范教育高等学府、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培育涵养、大力弘扬践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坚守教师教育初心使命,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均衡化、创新型发展。

聚焦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全球教育竞争的本质与其说是教育质量的竞争,不如说是教师质量的竞争,许多世界教育强国都在实施教师强教计划。师范院校要在教学培养过程中,引导广大“准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持学习、努力进取,持续提升自己。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卓越教师培养,以学科专业改革为牵引,完善“4+2”师范生培养方案,优化本研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专业“课程和教学论”的调整,在相应一级学科下增设二级学科;实施卓越本科生、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开展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长贯通”人才培养新格局;增加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着力塑造师德品格高尚、学科素养专深、综合素养通达的“红、专、通”教师人才。

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高水平教师。当前,我国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必须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师范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积极鼓励有志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边远地区去,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北京师范大学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实施“强师工程”,形成从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质量监测诊断和奖励的全流程改革举措,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优秀教师,自2020年起,已累计招录定向就业师范生2770人,覆盖21个省区市,从源头提升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聚焦教育改革创新,着力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新方案。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在促进教育公平、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促进高校科研范式创新以及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时代,对“四有”好老师“有扎实学识”的内涵与要求,已从单一的“专业精深”转向“专通结合”的跨学科复合型素养。师范院校应服务国家战略,立足未来数字教育变革新趋势,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着力补齐当前教师培养中相对不足的信息素养和工程素养。北京师范大学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推动智能时代教育学学科转型,搭建“人工智能+教育”学科交叉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学科新样态,培养师范生跨学科智能教育教学能力,推动补齐国家人工智能师资缺口,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