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第一季度,往往是去年工作的“考核季”,也是当年工作的“部署季”。前段时间,我接连参加了多个党建工作方面的会议,其中有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以下简称“述职评议考核”)会,也有党建工作重点任务部署会、行业(领域)党建工作专题会。从会议讲话、发言、经验交流材料中,听到看到了不少党建工作方面的新理念、新概念、新提法。这些新词新话,多是从做法中概括、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目的是便于记忆、利于传播,以扩大影响、打造品牌。然而,概括提炼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概括贴切、提炼精准,也有的火候欠佳、“做工”粗糙,还有的华而不实、大而不当。
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在这个“万物皆媒”“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党建工作的宣传推介和品牌塑造也离不开必要的概括提炼、文字包装。问题是,如何提炼包装才能恰到好处、锦上添花呢?下面,我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实例分析,力求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对商品的包装,有平装和精装、内包装和外包装、硬包装和软包装、局部包装和整体包装等不同形式。在党建工作领域创新创造,造就的不是商品,而是特殊的产品或作品,同样可以采用多种包装形式。思想内涵的提炼,可以看作是内包装。文字外壳的选用,则可以看作是外包装。从“内容物”看,对党建工作的包装主要有以下10种类型。
一、理念类
例1:党建引领聚合力,服务为本促发展。
这是我为一个城市社区提炼的,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现已在全省范围推广,成为社区党建的一张靓丽名片。
---此处隐藏6183字,下载后查看---
关于如何精准概括提炼党建工作的理念概念,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以总结出这么一些规律性认识:
一要突出“党建姓党”。姓党,就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维护党的声誉和形象,不能为博人眼球而“贴牌”;就要符合党建规律、保持党建本色,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为包装而包装。
二要注重内外兼修。党建是“魂”,文字是“形”;党建工作的宣传推介、品牌打造,既要“造形”,更要“铸魂”,要形神兼备、名实相符。品牌的打造要由内而外,注重思想内涵,有实质性内容,不要重外轻内,一味在文字包装上下功夫。
三要坚持以质取胜。质胜于华,这个“质”,不仅是质朴,更是质量。党建工作有质量,自然就有口碑。党建工作要有质量,就必须坚持从规律中来、从实践中来,而不是从文字提炼、文字包装中来。
四要避免过犹不及。党建工作可以适度包装,但应以“原装”为佳、“简装”为宜,不要过度包装,不要随意搞“概念拼装”“内容混装”“豪华套装”。为了追求对仗工整,削足适履、画蛇添足都是不合适的。为了追求所谓的“品牌效应”,挖空心思搞“名词创新”“花样翻新”“笔尖上的形式主义”更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