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引领价值重构——推动现代经济制度文明跃升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真正有韧性的开放,不在于被动接受规则,而在于制度能力、话语能力与战略布局三位一体的塑造。这是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跃升的必要前提。

●金融不仅是资源配置机制,更是一种制度文明的体现。从历史逻辑看,金融系统的成熟程度常常决定一个国家市场体系的运行效率、财富分布结构以及治理制度的透明度与契约性。

构建制度文明,为经济增长夯实战略性支点

中国制造业规模在全世界的占比突破30%的历史性关口,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从全球制造大国向产业体系强国的基本跃升。我们应从现代化国家崛起的高度谋划未来发展。

---此处隐藏1667字,下载后查看---

可以从四个维度理解金融的现代价值体系:第一,作为基础制度,金融通过价值尺度、支付媒介、清算手段构建市场运行的技术基础;第二,作为配置机制,金融通过风险定价与资金流动引导资源高效配置,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资本支撑;第三,作为财富管理系统,金融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财富安全与收益需求,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财富流动性与储蓄转换效率;第四,作为文明载体,金融制度推动了社会透明度、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的广泛确立,在较大程度上引导现代法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双重脱媒”阶段——市场化脱媒带来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信息化脱媒推动支付体系变革,重构金融基础设施,推动平台金融、智能投顾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这一金融结构的历史性嬗变,意味着金融将从传统的“融资中介”跃升为“资源配置枢纽”与“制度文明推进器”。

以制度为本,以文明为向,中国经济走向新阶段

中国经济的下一阶段增长不仅取决于要素投入和政策调节,更取决于制度体系的系统演进与社会价值观的理性重建。金融不应被视为经济的“原罪地带”,而应成为市场公平、公信体系与现代文明的基础设施。经济学人应当承担起制度创新的责任与文明阐释的使命,摒弃“厌金融”“反市场”的偏见,以学术专业性与政策引导力共同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随着各项改革不断向深处推进,中国经济将在制度成熟与文明共识的双重驱动下,迈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