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落地落实,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县的必然要求。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文化惠民工作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文化为民,初心如磐”的使命担当,深刻认识文化惠民工程的重大意义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文化惠民,就是要把文化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文化成为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力量。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动实践。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广场舞队的音乐此起彼伏,农家书屋的阅读热潮持续升温,各类艺术培训课程报名火爆,这些现象都深刻反映出群众不仅渴望享受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对文化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县文化发展仍存在城乡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文化供给不足、传统文化创新转化滞后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农村地区文化设施陈旧,城区文化活动同质化严重。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正是要聚焦群众的文化需求痛点,通过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创新“订单式”“菜单式”服务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丰富文化内容和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文化资源,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此处隐藏9268字,下载后查看---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文化惠民工程服务水平

加强对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设施巡查、报修、维护、更新的日常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与管理标准,通过“周巡查、月检修、季保养”的定期检查机制,运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设施状态,确保文化设施完好无损、正常运行。优化文化活动组织管理流程,建立“策划-执行-评估”闭环工作机制。前期通过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精准把握文化需求,制定差异化活动方案;活动中强化安全保障与现场调度;后期运用量化指标结合群众反馈开展效果评估,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切实提升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创新文化人才培育模式,实施“人才强基”工程。建立动态化文化人才档案,详细记录个人特长、服务业绩等信息;定期开展涵盖专业技能、服务礼仪等内容的分层分类培训,并通过跨区域交流、项目实战演练等形式,促进人才能力提升,全面增强文化人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建立长效评估机制,不断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满意度

建立健全文化惠民工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动态监测-科学评估-反馈优化”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季度自查、半年抽检和年度综合评估,运用大数据分析、第三方机构测评、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多元手段,全面考量文化设施建设的覆盖率与利用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丰富度与精准度、文化活动开展的频次与影响力、群众满意度等核心指标。通过建立问题台账、召开评估分析会等方式,系统总结典型经验,精准查摆短板弱项,动态优化资金分配、资源调配、服务供给等工作机制。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式群众意见收集渠道,依托政务平台开设意见专栏,组织社区走访、座谈会等活动,将群众满意度权重提升至评估体系的40%,切实让群众成为文化惠民工程的“阅卷人”,推动惠民工程提质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同志们,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在推进过程中,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聚焦群众文化需求,精准发力。无论是丰富基层文化活动,还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都要做到事无巨细。全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建设文化强县、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