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委书记在集中整治违规吃喝工作推进部署会上的讲话提纲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集中整治违规吃喝工作推进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中央纪委关于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深刻汲取典型案例教训,全面部署我市违规吃喝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违规吃喝看似小事,实则关系党风政风,影响政治生态。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筷子头上有政治、酒杯背后藏交易”的严重危害,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懈心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从严从实抓好整治工作,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南安落地见效,以优良作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违规吃喝的三大政治危害,深刻认识为何紧盯“一顿饭”“一杯酒”

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市上下必须提高站位、提升政治敏锐性,深刻剖析违规吃喝这一作风顽疾的政治本质。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一杯酒、一顿饭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的“第一道缺口”,是政治生态污染的“第一粒扣子”,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深挖彻查、从行动上坚决斩断。

(一)违规吃喝是腐败滋长的“温床”,必须警惕“酒杯一端、原则全无”的围猎陷阱。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中披露的案例触目惊心,某些领导干部在“同乡会”“校友宴”的温情面纱下,被别有用心者一步步拉入利益交换的深渊。石油系统领导干部落入政治骗子饭局圈套的教训,就是最鲜活的警示。饭局背后往往是精心设计的“局”,酒杯里装的不是情谊,而是权力的砒霜。当原则在推杯换盏中松动,规矩在称兄道弟中瓦解,公权就会沦为私器,最终酿成“一顿饭毁掉一生”的悲剧。全市党员干部要牢记,酒桌无小事,吃喝中有政治,任何“人情往来”都不能成为突破底线的借口。

(二)违规吃喝是破坏政治团结的“毒瘤”,必须铲除“以酒划线、以饭结派”的圈子文化。现实中,一些干部把酒桌当“山头”,把饭局当“投名状”,看似联络感情,实则是搞“小团伙”“小圈子”。这种“酒杯里的政治”严重背离党的组织原则,侵蚀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当决策靠“酒桌通气”、项目靠“饭局拍板”,必然导致公权私用、执法不公,最终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绝不允许任何人在推杯换盏中搞“暗箱操作”,绝不能让“兄弟情谊”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

---此处隐藏2360字,下载后查看---

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绝不是“一阵风”式的运动,而是关乎党的形象、群众信任和发展大局的政治大考。要确保作风建设长效固本,必须答好“破立并举、标本兼治、融入大局”三道必答题,以系统思维推动整治工作向深向实。

(一)破立并举,关键在于以新风气涤荡旧积弊。破,要破得彻底。当前,“酒局文化”仍是腐蚀干部队伍、扭曲政商关系的顽疾,必须从严查处违规宴请、隐蔽吃喝等行为,对顶风违纪者露头就打,形成强大震慑。但破旧不能止于“破”,更要立新。我们要以“亲清”政商关系为标尺,推行公务接待“阳光菜单”制度,明确标准、公开流程,让每一笔接待支出经得起监督;要倡导健康向上的交往文化,用读书会、调研座谈等替代庸俗应酬,推动干部将精力从“酒桌”转向“书桌”“办公桌”。破立之间,体现的是我们纠树并重的决心,更是以文化人、以制管人的长远之策。

(二)标本兼治,核心在于以制度闭环堵住风险漏洞。治标,要雷厉风行。对违规吃喝问题,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但若只满足于“事后惩处”,难免陷入“割韭菜”式的循环。治本,则需从源头扎紧制度笼子。我们要将整治工作与主题教育整改贯通起来,聚焦公务接待标准模糊、财务报销审核不严、食堂管理松散等痛点,修订完善配套制度。比如,细化“三公”经费使用负面清单,推行电子化报销留痕追溯,对单位食堂账目开展专项审计,彻底切断违规吃喝的资金链和“变通”路径。同时,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对“打擦边球”“搞变通”的行为严肃追责,确保制度不是“纸老虎”,而是带电的“高压线”。唯有制度严丝合缝,才能让歪风邪气无处遁形。

(三)融入大局,根本在于以作风之变赋能高质量发展。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到推动中心工作的实效上。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是全市的重中之重,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要把整治违规吃喝与“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通过作风转变推动审批提速、服务提质,让企业感受到干部“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诚意;要把干部从酒桌应酬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下沉一线解难题、办实事,把“饭局上的勾兑”变为“项目上的攻坚”。实践证明,哪里的干部作风实、规矩严,哪里的市场主体活力就强、发展动能就足。作风建设与大局工作同频共振,才能释放出“抓作风就是抓发展”的乘数效应。

同志们,整治违规吃喝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让我们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抓铁有痕的韧劲,坚决打赢这场正风肃纪攻坚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