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功能,深植理论根基。坚持将建设摆在首位,构建“1+3+N”学习机制,以D的创新理论为核心,突出D的历史、D的纪律规矩和国家法律法规三大学习重点,确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N个专题方向,通过建设“D员理论自习室”D建阵地,举办“先锋人社”大讲堂专题培训、“先锋论坛”研讨会,落实“月度学习清单”制度,组织D员开展专题学习、集体研讨、心得分享等,为D员成长“充电赋能”,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稳就业举措。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提效等工作实践,形成《探讨防范与化解失业风险的策略》10余个专题报告,其中《上半年就业参保分析报告》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二)筑牢战斗堡垒,凝聚奋进力量。探索D建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机制,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劳动服务管理中心主任任支部书记,就业促进科科长任支部副书记,实施“智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赋予工程牵头人“D支部书记+业务施工队长”双重身份,建强D建业务融合推进的责任链。深化“D建网格+就业网格”双网融合,D支部班子成员带队组建5个D员突击队,包片联系26个街镇,做实做细市、区、街镇、社区“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就业服务体系,动态摸排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需求,帮助解决就业难题300余件。建立“区就业创业联盟”,联动高校、企业D组织开展联合主题D日活动,解决企业用工难题87个,邀请联盟单位加入对口支援、招聘会、职业指导等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D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持续增强。
(三)塑强D员队伍,锻造人社先锋。深化“双培养”D员教育培养机制,推动D员成才、骨干入D,打造“人人就业先锋”支部D建品牌。在工作岗位上锻炼干部,在服务群众中促能力提升,组建D员“金牌服务组”,丰富拓展实践平台,组织D员到社区、村开展就业宣讲,将助企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到街镇楼宇开展走访调研,积极释放惠企政策红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举办“新青年”写作人才交流培训,今年以来,支部D员干部在《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主流媒体刊登信息125篇。组织开展“人人就业先锋”评选等活动,激励D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鼓励在各类活动中展现优势、发挥特长,1名同志被评选为第三届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1名同志荣获全市人社系统练兵比武“月月比能手”称号,1名同志荣获第十五批“全市市民学习之星”称号。
---此处隐藏958字,下载后查看---
(四)紧扣作用发挥,推动创新发展。以“先锋人社”为统领,成立市首个公共就业示范服务基地,设置零工专区、求职招聘、创业支持等六大功能区,开展“先锋导师赋能”行动,组织D员干部、职业指导师、创业导师驻点授课,精准精细帮扶,实现“天天有招聘、周周有活动”,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就业支持。启动“丰宜乐业”建设年行动,健全“职通”“创业”“匠技”三大体系,实现人力资源供需两侧匹配度、创业促进经济发展新活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三方面提升。创新推出实习生、见习生、实训生“三生有幸”青年群体就业服务品牌,举办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等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推选项目在全国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上线综合就业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丰富“综合服务”“智慧创业”“领导决策指挥”等核心功能,开启数字化、智慧化就业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第一D支部将以机制创新激发内在潜能、以队伍建设铸就坚强堡垒,在“人人就业先锋”建设中树品牌、促就业、惠民生,不断把基层D组织的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良好态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一)深化理论武装。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重点推进建设与业务融合工程。通过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常态化机制,每月开展“书记领学+业务骨干讲政策”主题D日,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稳就业、保民生的具体举措。在社保服务大厅设立D员示范岗,推行红色代办员制度,确保D建与一窗通办改革同步推进。
(二)深化组织建设。实施三化三提升行动:标准化改造7个基层D支部活动阵地,规范化建立流动D员线上管理平台,项目化开展技能培训进社区等惠民实事。重点打造人社先锋D建品牌,组建由35岁以下青年D员构成的政策宣讲轻骑兵,每季度深入企业、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同步建立D支部与重点企业结对机制,把主题D日开到招聘会现场,实现组织生活与稳就业同频共振。
(三)深化作风建设。突出“三服务”导向,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专项行动,班子成员每月以办事群众身份体验业务流程;建立12333服务热线D员专席,对群众诉求实行接诉即办闭环管理;在劳动争议调解领域推行D员首席调解员制度,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2%以上。同时构建清廉人社监督体系,围绕社保基金监管等高风险领域开展嵌入式廉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