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既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更是推动县域经济破局突围的现实需要。当前,区域竞争早已从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拼环境、拼服务,营商环境已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晴雨表”、群众安居乐业的“风向标”。反观我县,部分领域仍存在审批“旋转门”、监管“稻草人”、服务“中梗阻”等问题,这些沉疴痼疾不仅束缚了市场活力,更削弱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我们必须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推进改革,用政府的“自我革命”换取市场的“破茧成蝶”、群众的“真心点赞”。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些的具体要求。
一、锚定方向,以全局视野把握改革“主动权”
(一)对标国家战略,校准改革“坐标系”。“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从“证照分离”到“跨省通办”,每项政策都蕴含着激活市场、释放活力的深层逻辑。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工业新县,必须主动融入全国改革大局,将“放管服”作为对接国家战略的桥梁纽带。无论是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业态,还是推动乡村振兴,都要以改革为突破口,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才能避免改革陷入“闭门造车”的误区。
(二)立足县域实际,找准改革“着力点”。**县产业基础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偏小的现状,决定了改革不能“循规蹈矩”“照搬照抄”先进地区经验。要聚焦企业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比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针对项目落地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同时,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在农产品深加工、文旅融合等领域探索专属服务,打造“一业一策”改革样板。只有紧扣县域实际,改革才能精准发力、事半功倍。
---此处隐藏3508字,下载后查看---
五、对标一流,以更高标准打造改革“新标杆”(一)锚定坐标,树起追赶超越“风向标”。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要敢于跳出县域看发展,主动对标“***”的政务效率、“***”的服务理念、“***”的创新实践,建立动态化“对标台账”。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关键领域,逐项拆解先进地区的流程设计、制度创新和技术应用,绘制“差距图谱”。在此基础上,制定“阶梯式”赶超路线图,从优化细节流程的“微创新”起步,逐步实现系统性制度突破,推动我县从“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加速蝶变。
(二)勇闯深水区,培育改革创新“试验田”。改革需要敢为人先的魄力,更需要容错试错的土壤。我们要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鼓励各乡镇、部门围绕“智慧政务集成”“跨部门数据共享”“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等难点堵点,自主申报改革试点项目。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对突破性强、可复制性高的项目给予“一揽子”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同时,打造“改革创新实验室”,引入高校智库、行业专家参与项目论证,及时总结提炼“一窗通办2.0版”“政策兑现直通车”等典型经验,通过现场观摩会、案例汇编等形式,推动“单打独斗”的“盆景”升级为全域开花的“风景”。
(三)深耕细作,筑牢长效优化“压舱石”。营商环境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构建“三位一体”评估体系,将第三方机构专业测评、企业群众满意度调查、跨区域指标对比相结合,定期开展营商环境“全面体检”,形成问题诊断报告和优化建议书。建立政策“敏捷响应”机制,依托企业服务平台实时收集诉求,对高频共性问题实行“72小时响应、15日办结”,推动政策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同时,完善“动态迭代”制度,每年开展营商环境政策“废改立”专项行动,以“小步快跑”的节奏持续优化服务体系,让我县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首选地”和“必选项”。
同志们,深化“放管服”改革没有旁观者,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让我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全力打好改革攻坚战,为**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