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国家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大意义
(一)有机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十四五”规划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而“十四五”时期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阶段,其规划的实施将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35年远景目标则明确了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这15年的总体目标方向,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通过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以及朝着2035年远景目标奋进,能够有力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稳步推进。
(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清晰路线图
《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同时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这既立足近期,又谋划长远,为持续推进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线图。在经济领域,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方向;在创新方面,强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这些具体目标和任务,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使各项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
---此处隐藏6803字,下载后查看---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重点流域、湖泊、海湾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水生态安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加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八)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