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机关干部作为政策执行的关键主体,其担当作为的精神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成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然而,当前部分机关干部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深入剖析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找出根源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表现

(一)思想层面:缺乏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部分机关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对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在面对复杂问题和矛盾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是否会承担责任,是否会影响个人仕途,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项目推进过程中,部分干部因担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而被问责,以各种理由拖延项目进度,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视而不见,导致项目无法及时落地,群众利益受损。(二)工作层面:消极应付,推诿扯皮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踢皮球”现象。对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部分干部相互推诿,不愿主动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是积极协调解决,而是将问题上交或转移给其他部门。例如,在处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时,涉及多个部门职责交叉,相关部门的干部往往互相推诿,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此外,还有部分干部对工作敷衍塞责,满足于完成表面任务,缺乏深入调研和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此处隐藏4205字,下载后查看---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加强资源保障:根据干部的能力和职责,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避免任务过重或过轻。同时,加大对干部工作的资源投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支持,确保干部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此外,要关注干部的身心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帮助干部缓解工作压力。(四)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干部履职水平

开展针对性培训:根据干部的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开展专题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帮助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重点加强对新政策、新法规、新技术以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训,使干部能够适应新时代工作的要求。

鼓励干部实践锻炼:通过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项目、艰苦岗位等进行实践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干部交流机制,促进干部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拓宽干部的视野和工作思路。

六、结语

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带来的危害也是严重的。治理这一问题需要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工作环境优化和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机关干部的担当作为精神,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持续关注和研究这一问题,不断完善治理措施,确保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作为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