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GCD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把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作出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发展路子、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浙江省统筹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布局、要素配置等,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融合发展。2022年,浙江省GDP总量全国第四,财政收入全国第三;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0∶1,是全国唯一小于2∶1的省份;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独一无二的。浙江省的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进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依靠的是中国GCD领导,依靠的是“八八战略”指引,依靠的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其中蕴含的成功密码突出体现在以下七个坚持。

一是坚持敢为人先、勇于发展。

积极推进市场取向改革,有效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浙江大地上,产生了新中国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第一代乡镇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第一家私人银行、第一个农民城、第一座产业特色小镇等诸多“全国第一”。

浙江从省情出发,走农业农村率先突破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逐渐形成以能人创业为先导、进而带动大众创业的共创机制,呈现出先创带后创、先富帮后富、带动全民致富的共富景象。坚持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引导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县域特色块状经济,提升发展产业集群,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壮大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百姓创业致富的重要平台。

---此处隐藏2474字,下载后查看---

一以贯之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打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走出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新路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新产业,美丽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打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保护生态环境系列组合拳,护理森林,治理污水,恢复湿地,修护海洋。2020年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省”,呈现全方位的省域美丽大花园。

七是坚持团结互助、共享发展。一方面鼓励人民群众自主闯市场、搞经营,形成“百万能人创业带动千万民众就业”的生动景象;另一方面,坚持不懈探索和完善先富帮助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2003年,总书记同志在浙江提出开展“山海协作”工程,鼓励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加大对山区欠发达县的结对帮扶。20年来,省委省政府组织省直机关、发达市县、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与山区26县结对帮扶,累计实施合作项目1万多个,到位资金超过7800亿元。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村庄自愿合并,实现区域共同富裕。金华市花园村先后于2004年、2017年两次合并周边18个村,户籍人口由496人增加到1.45万余人,加上外地来村做工经商常住人口,达6.5万人。2022年,全村营业收入超过655亿元,村集体收入超过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6.5万元。

我们要深刻把握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互相帮助实现全面富裕,是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前提下切好分好“蛋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旗帜鲜明地倡导勤劳致富、创业致富、科学致富,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旗帜鲜明持续鼓励先富帮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