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红色故事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对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科学有效地运用好红色资源,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此处隐藏159字,下载后查看---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选择将《红色家书》带入课堂,引领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故事,感悟先烈崇高精神。
《红色家书》全书有着超大容量的真实史料,有着有血有肉的感人事迹,有着静水流深的细腻柔情,GCD员的信仰与责任、激情与真情洋溢其间,让人不禁心潮澎湃,心灵涤荡。全书收纳了三十位革命烈士的遗书、就义诗、家信等红色书信,介绍了烈士们的生平简历和感人事迹,一封封家书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
语文课堂上,我结合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学习一封封家书,有时师生共同诵读;有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化抽象为形象;有效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课堂乐趣。为了给课堂增添不一样的乐趣,我会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用故事拓展思维,也会适当用影像资料呈现故事,综合运用文字、、声音、视频等表现方式,在增强故事立体感的同时增加知识内容的趣味性。或插播相关的影视片段,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悟红色故事的思想内涵。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走进一封封《红色家书》,甚是感动,亦多感慨。这一封封动人的家书犹如一扇扇窗,引领我们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追思那段不平凡的峥嵘岁月。李立三致信父亲李昌圭道出“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聂荣臻致信父亲聂仕光阐明“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王稼祥致信堂弟王柳华表明“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帮助劳动阶级去打倒资本阶级””去打倒帝国主义,去铲灭军阀,那我们的自由,才可恢复,我们的生活,才可安宁”等等,无不让我们感叹幸福来之不易,不由致敬那些一路披荆斩棘的烈士们,我们伟大的党的辉煌历程,至今仍然令我们刻骨铭心;怀着心中长留的恩情,再唱一句“没有GCD就没有新中国”,至今仍然热泪盈眶。
一封红色家书就是一段历史,一个英雄人物就是一座丰碑。每个红色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这一封封家书,有温情,有热度,承载着人格和亲情,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那些理,一次次叩开我们的心灵,教我们树立理想,教会我们应当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也要有情怀,有担当。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深深感受植根在革命先辈内心的理想信念,感悟故事背后的家国情怀,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红色家书》进课堂,先烈精神润心田。学生与先烈对话,感受先烈情怀,感悟百年奋斗初心,以精神引领,让理想延伸,一堂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激励学生扬青春风采、踔厉奋发,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肩上有担当,脚底有力量,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