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车辆保有量情况。截至2024年底,县城主城区汽车保有量约9000辆,摩托车超过12000辆,电动车超过3500辆,节假日高峰旅游车辆估算6000—10000辆。
(二)停车场建设情况。县城主城区已建成停车场(点)100个,停车位9794个,其中,对外开放停车场点51个,停车位7992个。按所有权性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所有停车场点24个,停车位3102个,民营企业停车场点37个,停车位4786个,住宅小区业主共有停车场点39个,停车位1906个。按区域分,X片区停车位6883个,X片区停车位745个,X片区停车位2166个。在建停车场项目1个(X),停车位3491个。规划停车场4个,停车位1046个,利用闲置场地规划建设临时停车场9处,可规划建设停车位约480个,利用县城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可开发道路停车泊位的190个。
(三)停车场运行情况。经调查,停车位总体使用率偏低,小区停车场使用率较高,绝大部分特别是老旧小区使用率达90%以上,而对外开放收费停车场日常使用率仅为20%左右,体育场停车场黄金地段使用率才达到60%,节假日高峰除黄金地段外,其它区域停车场仍有较多余位,使用率为50%左右,停车场使用率普遍较低,效益较差。
(四)停车费标准情况。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价格按照机动车停放设施的产权属性、公用属性和竞争状况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2018年9月,印发了《关于整合利用X县主城区内停车资源的通告》,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2023年印发了《关于对X县城区部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收费标准的批复》,对城区内路边停车位制定了试行价格。目前停车场均按照收费标准收费,有少部分位置稍偏僻的停车场根据市场现状降价优惠收费。
---此处隐藏2432字,下载后查看---
(二)智慧赋能,高效管理“提效率”。一是加快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全县智慧停车平台,整合路内外车位信息数据,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运用大数据平台全方位、全时段提供停车供需信息,引导分流,实现“一图查询、预约导航、无感支付”。二是加快智慧交管建设力度。针对现有警力不足的现状和智慧交管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智慧交管建设力度,完善重点路段、商超市场、医院学校、消防通道违停抓拍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三)科学引导,绿色出行“减压力”。一是科学制定停车收费价格政策。要着力引导车辆入场停放,并向核心区域周边分流减压;探索制定不同时段、不同地段停车差异化收费政策,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核心区域停车需求,减少非刚性小汽车出行,采取其他交通方式解决通勤交通问题,从而减小停车压力。二是倡导公交优先绿色出行。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和班次,特别是针对雨天、上下学时段增加班次,逐步提高公交车标准,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舒适度和满意度,进一步优化完善共享单车停放点,多措并举引导市民“低碳出行”,降低短途驾车需求。
(四)严格执法,合力整治“强监管”。一是建立协同执法机制。公安、城管、消防救援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停车管理相关要求,执行政策不能拍脑袋,不能因个别人个人意志而朝令夕改,要凝聚合力,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协同执法,系统整治,严查违规占道、占用消防通道等行为,通过开展文明停车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曝光典型案例力度,助推文明停车行为习惯逐步形成。二是建立共建共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和停车场及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职责,认真落实餐饮、酒店等经营主体“门前四包”责任,压实镇村社区管理引导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参与、群众共治”机制。
(五)完善预案,多措并举“度节假”。一是停车资源扩容。进一步挖掘潜力,节假日全面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场以及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内部停车场,探索内部停车设施错时对外开放,充分挖掘闲置未开发建筑工地等闲置场地开辟临时应急停车位,增加节假日停车位供给。二是停车引导分流。针对节假日旅游高峰,充分利用县城非核心区闲置停车位,适时实行进城车辆近远端分流,通过增加旅游摆渡线路班次疏解核心区域停车压力。探索建立节假日停车免费补贴机制,引导车辆优先停放停车场,避免出现路内车辆拥堵和停车场空置并存的现象,缓解道路通行压力。
破解停车难题是树立全域旅游形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增进群众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是塑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我们坚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积极作为,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系统综合治理,一定能够有效破解“停车难、乱停车”难题。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推动政府构建“规划科学、建设高效、管理精细、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共同营造更加便捷、有序、宜居的停车环境,切实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