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共有1个社区党支部,其中x街道有1个、x镇有1个、x镇有1个。全县社区党员共有1人,社区干部共有1人,其中男性1人、女性1人;初中1人,高中1人,大专1人,本科1人;10余岁1人,10余岁1人,10余岁1人,10余岁1人。社区干部每年培训x天,平均月工资x元,除书记、主任外,都没有国家规定的各类保险。全县社区共有自产权房面积x平方米、租赁房面积x平方米、其他方式面积x平方米。
二、具体举措
(一)选优配强社区干部。x县x街道于x年x月正式挂牌,前后陆续配齐班子成员1名,其中党政正职各1名,专职副书记1名,副主任1名。配齐配强了1个社区党支部书记,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考录了1名社区干部,优化党员干部队伍,提高社区班子战斗力。同时,把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列入县、乡党校干部教育整体规划,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社区干部工作能力。聚焦“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认真贯彻上级部署,加快推进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推行减负工作法,取消证明和摊派类事项1个,清理村级挂牌10余块,清理乡镇、社区借调人员1人。
---此处隐藏1444字,下载后查看---
(五)搭建基层治理平台。坚持高位推动。以“书记领衔”行动为抓手,县委书记带头示范,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统筹项目,通过会议调度、实地调研、出台方案、协调解决难题等方式,扎实推进红色物业赋能提升。在街道、乡镇层面,将城市基层治理作为年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督促其扛牢主责主业,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谋划部署,勤于调度落实。规范县直单位落实“三清单一协议”“双报到双报告”等制度举措,全县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含二级单位)党组织、1名党员全部在小区“安家”,其中1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1名在职党员担任网格长,1名党员担任楼栋长。
三、存在问题
x县在探索社区组织建设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共驻共建意识不强,一些驻社区单位不愿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所在社区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二是党员干部管理滞后,社区内党员流动性较大,管理和组织活动不便;三是场所经费保障不力,目前仍有多个社区暂借或租赁其他单位的房子办公,党支部活动经费相对短缺,社区工作人员收入偏低;四是社区服务力量薄弱,社区干部存在人员较少、能力较弱的现象,难以适应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和社区科学发展的要求。仍一定程度存在“小马拉大车”问题。责权不匹配,以社区为例,社区参照县直事业单位来管理,没有执法权,但是任何工作一旦涉及属地管理,就是社区的责任,比如社区司法矫正工作,乡镇有司法所,可以开展这项工作,社区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也还是要从事这项工作。五是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偏低,全县共有住宅小区1个,其中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小区数仅1个,单位自管小区1个,房管所管理小区数1个,业主自管小区数1个,未实施专业化物业服务且未提供基本物业服务小区数1个。
四、对策及建设
针对x县社区组织建设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以社区党支部为基层、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依托、辖区内全体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格局。“直管”居民党员、“共管”离退休党员、“协管”社区流动党员、“双管”在职党员、“接管”下岗职工党员,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构建服务网络。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坚持做到“四个面向”,即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济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三是健全民主制度。建立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评议制度,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社区卫生公约、居民文明公约,引导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建立社区组织建设督查考核制度,实现组织建设工作精细化管理,促进社区组织建设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