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代表区政法系统,就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交流发言。近年来,我区落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区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强化法治保障,构建制度性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区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根本性、基础性工作,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法治保障。
(一)以制度创新破除发展壁垒,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率先构建“1+N”法治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出台《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发展十项承诺》等*项制度文件,形成政策组合拳。针对政策空转选择性执法等顽疾,创新建立政法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会商解决跨部门涉企难题;特别在行政执法领域突破性实施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从重点行业遴选*名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建专业监督队伍,通过伴随式执法案卷评查企业回访等方式开展嵌入式监督。制度实施以来,累计纠正违规检查、重复处罚等不规范执法行为起,清理废止滞后于改革要求的规范性文件*件,推动建立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包容审慎监管清单,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
---此处隐藏3368字,下载后查看---
坚持把企业需求作为工作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智办转变,努力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更舒心。
(一)整合服务资源,实现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我们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建成全市首个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个部门的*项高频涉企服务事项,实现营业执照办理、社保缴纳、政策申报等业务一个入口、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平台创新开发政策计算器功能,运用大数据算法,企业只需输入行业类型、营收规模等基本信息,即可智能匹配可申报的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并自动生成申报指南。针对政策兑现流程繁琐问题,推行免申即享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惠企政策实行系统自动审核、资金直达企业账户。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注册企业达*余家,办理各类涉企事项*万件,政策兑现时间从原来的平均*个工作日压缩至*个工作日,效率提升*%。同步建立好差评制度,企业可对每笔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差评整改率达100%,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二)推进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政法,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生态。我们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创新开发营商环境法治地图系统,归集整合全区*余家重点企业的信用评级、涉诉案件、行政处罚等数据,通过智能分析生成企业法治体检报告,主动推送合同履行、用工管理等风险预警信息,去年累计发出风险提示函*份,帮助企业规避潜在法律风险。针对电子证据取证难问题,建成区块链存证平台,对电子合同、知识产权登记、交易流水等关键数据实行实时上链存证,确保数据全流程可追溯、防篡改,平台运行一年来完成存证*万件,成功调解电子证据纠纷案件*件,相关经验获省级推广。在司法服务端,全面推广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实现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在线调解等诉讼服务掌上办,去年网上立案率达*%,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建立涉企案件大数据监测平台,对长期未结案件实行预警管理,有效防止案件久拖不决。
(三)深化法律服务,当好企业管家,提供全生命周期法治保障。我们创新实施百名政法干警联系千家企业行动,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系统选派*名业务骨干担任重点企业法治副总,定期开展送法进企活动,去年累计走访企业*次,帮助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争议等实际问题*个。组建由律师、仲裁员、公证员组成的企业法律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场,为重点企业审查购销合同、投资协议等法律文书*余份,梳理出股权结构瑕疵、竞业限制漏洞等共性问题*类,针对性提出法律建议*条。在服务载体上,打造24小时企业法律服务站,集成法律咨询、公证办理、纠纷调解等六大功能,配备智能法律问答机器人,去年处理企业法律咨询*余人次,成功调解货款拖欠、合伙纠纷等涉企矛盾起,调解成功率*%。
各位领导、同志们,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区县的好经验好办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