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特色亮点和下步工作计划汇报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残联统一部署,市残联紧紧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目标,健全残疾预防、康复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通过强化宣传力度,巩固、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日常走访、督导力度,在着力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的同时,推进各项工作进展,残疾人各项康复服务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工作提前超额完成。现将我市全年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截止XX月X日,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已救助XX人,打卡发放资金XX万元,完成率XX%;完成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XX人,完成率XX%;残疾儿童假肢和矫形器适配XX人,完成率XX%;儿童辅助器具适配XX人,完成率XX%;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XX人,服务率100%,辅具适配服务XX人,服务率100%。

二、主要措施

(一)筑牢政策保障

一是推动残疾预防行动计划(XX-XX)贯彻落实。XX年X月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XX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XX-XX年)》,26项主要指标有13项指标在省级基础上进行提标,最大提标幅度达20%。今年我市以《行动计划》为着力点,促进全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全面铺开,截至X月X日,各县区全面出台本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明确目标,力争到XX年,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残疾预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全民残疾预防意识明显提升,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得到有效防控,残疾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残疾预防主要指标处于发展水平程度相当地级市前列。二是不断完善辅助器具补贴制度。自XX年起,我市积极探索辅具补贴制度,一方面,利用民政部门租赁服务政策和资金补助,确定47种可租赁的残疾儿童辅助器具,满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需求;另一方面,采取由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进行辅具适配评估的方式,简化申报流程,实现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不受厂家限制、不受种类限制、自由选择、凭票报销。XX年我市正式出台了《XX市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办法》,并于XX年修订完善,确定了辅具补贴种类为124种,对困难残疾人群申请辅具,价格在补贴标准内给予全额补贴,普通残疾人群最高补贴限额1000元。三是精心编制全年工作计划。印发《关于做好XX年全市残疾人康复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重点工作任务,提出重点工作要求,把稳全年工作方向,确保全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达标。及时出台《XX市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办法》,细化指标分解,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设定了明确量化的绩效目标及完成任务标准,实施科学合理的项目筛查、申报、审批程序,多措并举,全方位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实。

---此处隐藏4545字,下载后查看---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星级评定考核工作科学有效性,结合省市场监管局《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以及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了四类《XX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星级评定考核评分表》以及各部门综合评分表。于10月26日-11月10日,采取第三方实地考评的方式,对我市12家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开展星级评定工作,涉及孤独症、脑瘫、智力、听力、言语康复服务项目。通过定期开展(2年一次)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星级评定考核工作,确定机构星级等次,促进机构争先进位,及时完善机构建设标准,推动康复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五)聚焦残疾人服务领域深化与沪对口合作

11月15日,上海市残联与我市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并签订沪六残联对口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两地残联对口合作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协调推进落实对口合作相关事项,每年列出重点工作清单,推动工作开展、责任压实、任务落实。明确合作项目,以XX市残疾人需求为合作导向,将康复理念和服务技术培训、指导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项目、组织互动技术交流、指导辅助器具服务等多项内容纳入帮扶内容,全面促进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通过此次工作检查,根据评价组给我们提出的宝贵经验,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实践,甘心当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试验田,先驱者,努力为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XX经验”一如既往地遵照省残联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一是巩固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措施。持续扩大对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救助力度,扩大政策宣传,结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逐步实现救助全覆盖。细化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模式,按年龄分类实施救助标准,按日常在训课时情况分类设置康复课程;加大对外市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在训儿童实名制核查力度;加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日常安全措施,探索实施全日制托管康复模式,减轻家长看护负担,助力家长就业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二是提升康复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康复技术人员的业务培力度,注重“引进来,走出去”。选派技术骨干人员,积极参加省、国家级各项康复业务培训。以上海市残联与我市对口合作为契机,加强沟通对接,引进省外康复技术专家对我市开展技术培训,同时组织本市康复技术人员与上海市开展技术交流,致力提升市级层面的康复业务培训频次,不断提高我市康复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大力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扎实推进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慢性病预防干预措施,减少先天性、慢性病致残,提升传染病、心理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领域的预防和救治能力,强化0-6岁残疾儿童筛查、诊断、治疗、康复衔接机制。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服务支持政策,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促进全市提供更高质量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四是优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保障措施。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补贴目录,扩大平台中辅助器具服务厂家数,让残疾群众可选择的范围更广,综合运用好实物、货币补贴方式,提高残疾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不找人”成为常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凤凰健康助残XX模式”。持续推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机构建设,开展辅具中心规范化评估,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打造一批可授课、可实操的辅具技术团队,全面提升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