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在水利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正值汛期,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因此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政损失,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深感痛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区地处华北,汛期同样面临着不小的防汛压力,水利设施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区的稳定发展。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水利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会,就是要大家深刻吸取各地的教训,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细致地做好水利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力保障汛期安全。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筑牢安全防线

我们必须从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全区发展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水利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认清严峻形势,增强危机意识

当前的汛情形势不容乐观,各地的灾害案例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一是关注气象变化,把握汛情动态。近期,气象部门多次发布暴雨预警信息,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我们要时刻关注气象变化,密切跟踪汛情发展,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做好准备。二是分析本地情况,查找薄弱环节。我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年代不一,部分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等问题。一些山区的小型水库、堤坝,农村的灌溉渠道等,在强降雨面前都可能成为薄弱点。我们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分析这些设施的抗风险能力,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三是借鉴外地教训,警醒自身不足。北京、河北等地在这次洪涝灾害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排水系统不畅、水利设施维护不到位等。我们要以此为镜鉴,对照自身工作,查找不足和差距,避免重蹈覆辙。

---此处隐藏9796字,下载后查看---

(三)拓宽宣传渠道,扩大覆盖范围

要拓宽宣传渠道,让宣传工作能够覆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区域的群众。一是借助传统媒体,发挥主流作用。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主流作用,开设专题节目、专栏,及时发布水利设施安全和防汛工作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传统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公信力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传播相关信息。二是利用公共场所,进行广泛宣传。要在公园、广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展板、电子显示屏等,宣传水利设施安全和防汛工作的相关知识。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看到、学到相关知识,提高宣传的覆盖面。三是依托基层组织,深入群众宣传。要依托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发挥基层干部和网格员的作用,深入群众家中进行宣传。基层干部和网格员与群众联系紧密,能够将相关知识和信息传递到每一户群众,确保宣传工作不留死角。

(四)引导群众参与,凝聚社会力量

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水利设施安全和防汛工作中来,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一是鼓励群众监督,举报安全隐患。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机制,鼓励群众对水利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举报。对群众举报的线索,要及时进行核实和处理,并对举报人给予适当的奖励,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二是组织群众参与,开展志愿活动。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设施的维护和防汛工作的志愿活动,如清理河道垃圾、协助排查安全隐患等。通过参与志愿活动,让群众更加了解水利设施安全和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三是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方法。要广泛听取群众对水利设施安全和防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志们,水利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做好水利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不断完善应急机制,提升处置能力,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全区安全度汛,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