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的“动员令”,更是直面我镇发展短板、吹响攻坚冲锋号的“集结哨”。刚才,XX部长通报了上半年乡村振兴考核情况,XX村、XX合作社作了经验交流,几个后进村也深刻剖析了问题,这些数据和案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工作中的“虚高”“洼地”和“硬骨头”;更像一把“标尺”,量出了干部作风的“松紧度”、群众期盼的“迫切感”。作为镇党委书记,我深知“书记抓、抓书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沉甸甸的责任;“乡村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空泛表态,而是要拿出“脱几层皮、掉几斤肉”的劲头抓落实。下面,我代表镇党委政府,从四个方面作表态发言,恳请各位领导监督、与同志们共勉。
一、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让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在“思想共振”中扎根铸魂
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对我们XX镇而言,乡村振兴不是“远在天边”的战略部署,而是“近在眼前”的民生大考——全镇还有X个村集体年收入低于30万元,X户脱贫户存在返贫风险,X个自然村道路未硬化,X%的农田灌溉设施老化……这些问题像一根根“刺”,扎在群众心坎上,更扎在我们干部的责任心上。但对照前期调研,部分干部仍存在“三种误区”:有的认为“乡村振兴是‘软任务’,只要不出事就行”,把常规工作当“标准线”;有的觉得“村里底子薄,干多干少差不多”,存在“躺平”“守摊”心态;还有的习惯“等靠要”,等政策、靠上级、要资金,主动谋划的意识薄弱。
思想不转,行动必慢。镇党委已明确“三个坚决”:坚决把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从今天起,镇党委会每月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班子成员每人包联1个重点村、挂钩2个产业项目,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晋升直接挂钩,让“干得好”的有舞台、“不作为”的没市场;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组织镇村干部到XX县(先进地区)跟班学习一周,开展“乡村振兴怎么干”大讨论,要求每个村结合实际拿出“一村一策”(比如XX村依托茶园发展研学旅游,XX村利用闲置农房搞民宿集群),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坚决树牢“群众视角”,从下周开始,开展“书记遍访农户”行动(我本人带头包联最偏远的XX村),镇村干部每周至少3天进村入户,重点走访脱贫户、留守老人、返乡青年,把群众的“牢骚话”“金点子”记在本子上、落在工作里——因为我们深知,乡村振兴不是“干部的政绩工程”,而是“群众的幸福工程”,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合力。
---此处隐藏2684字,下载后查看---
四、以“党建引领”凝聚“振兴合力”,让乡村治理的效能提升在“机制创新”中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当前,我镇部分村党组织存在“战斗力不强、服务能力弱、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有的村“两委”班子闹矛盾,工作推不动;有的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关键时刻站不出来;还有的村“三会一课”流于形式,组织生活不严肃。
镇党委将把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重点抓好“三个强化”:强化“头雁工程”,建强“主心骨”。开展村书记“履职能力大提升”培训(每季度至少1次,邀请专家讲政策、优秀书记传经验),推行“目标承诺制”(每个村书记年初公开承诺X-X件民生实事,年底兑现情况由群众打分);对连续两年考核末位的村书记,坚决调整岗位——因为我们深知,“一个好支书,就能带出一个好村子”。强化“先锋工程”,激活“主力军”。实施“党员联户”全覆盖(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重点联系困难户、信访户),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比如在产业发展中,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在环境整治中,党员包干公共区域),今年“七一”评选表彰X名“乡村振兴先锋党员”。强化“共治工程”,画好“同心圆”。推广“村民说事”制度(每月固定一天,干部群众面对面议事情、解难题),建立“乡贤参事会”(邀请退休干部、致富能手参与村级事务),推广“积分换服务”模式(村民参与志愿服务、遵纪守法可积累积分,兑换医疗、教育等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把每个村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旗帜”,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同志们!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更是一场“攻坚战”。作为镇党委书记,我将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坐不住、等不起”的责任感,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我承诺:每月至少X天住在村里,带头包联最难的村、最重的任务;我要求:班子成员“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我坚信:只要全镇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XX新画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