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总书记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十周年的心得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内心也充满着一份沉甸甸的思考。作为一名身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浪潮中的普通工作者,十年光阴,既是国家宏伟叙事的壮丽篇章,也是我们个人职业生涯中感受最深、成长最快的刻度。下面,我谨从一个亲历者、实践者的个人视角,结合我们中心的工作,谈几点粗浅的感悟和反思,希望能与大家产生共鸣,不当之处,也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初心与回响:在时代坐标中重温嘱托的厚度与温度
十年前的那个七月,总书记的回信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深深地镌刻在了我们每一位测绘人的心中。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捧读这封不足四百字的信件,字里行间那种对老一辈测绘工作者“心系党、心系国家”的深情肯定,对我们新一代测绘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的殷切嘱托,依然能够穿越时空,带来强烈的思想冲击和情感共鸣。
如果说十年前初读回信,更多的是一种激动与自豪,是对“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测绘精神的崇高仰望;那么经过这十年的工作实践与人生历练,再来品味,我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实践伟力。这份嘱托,不再仅仅是墙上的标语或文件里的标题,它已经化作我们日常工作中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次次艰难的攻关和一串串精准的数据。
---此处隐藏2327字,下载后查看---
正如行业趋势所揭示的,“北斗+AI”的深度融合,正成为驱动测绘技术发展的核心引擎。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将不再是简单的“测”与“绘”,而是要向“算”与“用”深度拓展。我们要从“数据生产者”向“信息服务者”和“知识贡献者”转变。比如,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我们能否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和AI算法,智能监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能否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模拟不同规划方案对交通、环境的影响?在防灾减灾中,我们能否利用实时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最优路径和决策支持?
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懂测绘,还要懂计算机、懂人工智能、懂行业应用。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它迫使我不断跳出舒适区,去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熟练的操作员,而要努力成为一个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创新者。
总书记的回信,是一份历史的总结,更是一份未来的考卷。考卷的题目,就是如何在新征程上,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这十年,我们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未来的路更长,挑战也更多。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平凡的测绘工作者,能够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参与到这项光荣的事业中,是我一生的荣幸。总书记的回信,如同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将继续怀着一颗谦卑之心、一颗敬畏之心、一颗赤诚之心,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努力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智绘”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