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分析当前我市创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市委宣传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和市住建局等单位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对相关工作进行了专题辅导,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近年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生态环境优势,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绿色”基础。2023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9.8%,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主要流域、小流域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实现三个100%达标。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我们持续奋斗的成果,也是我们冲击更高目标的底气所在。我们拥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两山”基地3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更有XX市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宝贵经验,这些都为我们全面冲刺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借鉴。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创建永无止境。面对新一轮的创建周期,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工作标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思想,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首先,是测评体系的“指挥棒”变了。新修订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瘦身”与“提质”。考核指标从过去的180项精简到140项,部分领域的测评标准甚至不到过去的一半。这绝不意味着要求降低了,而是标准更高了、导向更明了。它标志着创建工作正在从“材料创建”向“实效创建”转变,从“被动迎检”向“主动作为”转变。以往那种依赖堆砌网上申报材料的“题海战术”已经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央文明办将更多地采用随机调看城市视频监控、回访核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结满意度等信息化、常态化手段进行测评。这种“不打招呼”的飞行检查,考验的是我们平时工作的真功夫、硬实力。

---此处隐藏3280字,下载后查看---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各级干部能力作风的重大考验。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

一要压实责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的闭环格局。创建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市上下的“大合唱”。要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属地责任和挂钩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市创建指挥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各牵头单位要主动担责,对分管领域的工作负总责。各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县(市、区)要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把任务分解到街道、社区、网格,明确到岗、责任到人。要形成“发现问题—交办任务—整改落实—督查核验—反馈销号”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二要强化督导问责,亮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鲜明态度。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也是严管出来的。市委、市政府的督查部门和市创建办要当好“啄木鸟”,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要综合运用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媒体曝光等多种方式,对工作推进不力、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通报批评,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坚决问责。要把创建工作成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与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挂起钩来,真正树立起“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的实干导向。

三要强化全民共建,营造“我的城市我来创”的浓厚氛围。文明城市创建的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要继续深化“三访三问”等机制,组织广大干部下沉到网格,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难题,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进展成效,积极选树在创建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最美家庭”,曝光不文明行为。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让每一位市民都认识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自觉成为文明的践行者、监督者和传播者,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同志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已经站在了冲刺的关键节点,唯有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姿态,苦干实干、奋勇争先,才能不负全市人民的期盼。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成功夺取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为奋力谱写XX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