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24〕15号)及《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度政府网站常态化监管工作的通知》(X政办发〔2025〕8号)要求,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效能、完善功能定位、筑牢安全防线,我办严格对照《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政府网站普查评分指标》等文件标准,对2025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县政府网站建设与维护工作开展全面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第二季度以来,我办紧扣“信息公开、政策解读、便民服务、互动交流”四大核心功能,以“精准化、智能化、规范化”为目标,通过优化栏目设置、强化内容保障、严守安全底线、深化政民互动等举措,推动政府网站从“信息发布平台”向“政务服务枢纽”转型,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聚焦“精准供给”,优化栏目设置,信息服务效能显著提升针对以往网站存在的“栏目重叠、内容分散、更新滞后”等问题,我办结合第二季度重点工作(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民生实事项目推进”等),对网站栏目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一方面,按照“一级栏目精简至20个以内、二级栏目不超过三级”的原则,合并重复栏目6个(如原“政务动态”与“工作简报”合并为“政务要闻”,原“政策文件”与“法规解读”整合为“政策法规”),新增“惠企政策直达”“乡村振兴专栏”“民生实事进度”等特色栏目3个,确保栏目设置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建立“栏目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每个栏目的责任单位、更新频率及内容标准:例如,“惠企政策直达”栏目由县营商环境局牵头,要求每月10日前汇总发布最新政策,同步设置“政策检索”“智能匹配”功能,实现企业“一键查询、精准获取”;“民生实事进度”栏目由县民生办统筹,对10大类32项民生实事实行“周调度、月通报”,通过图表、短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项目进展,第二季度累计更新信息47条,网民留言咨询12条,均已按时办结。
为确保内容质量,我办建立了“三审三校”制度:初审由各责任单位办公室负责,重点审核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复审由分管副主任把关,侧重政策表述的规范性、表述的严谨性;终审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审定,确保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舆情导向。第二季度共审核各类稿件682篇,退回修改23篇(主要涉及数据误差、表述模糊等问题),发布稿件659篇,其中原创稿件占比达78%(含政策图解12组、短视频9条、H5专题3个),较第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
---此处隐藏5106字,下载后查看---
制定《网民留言办理规范》,明确“咨询类留言当日回复、诉求类留言3日内反馈、复杂问题5日内形成方案”的时限要求,对超期未办的单位实行“黄牌预警”;在“在线访谈”中推行“问题预收集”机制(访谈前3日在网站、AAA公众号发布预告,收集网民提问并整理成清单),要求部门负责人提前准备答复提纲,现场解答率不低于90%;增设“留言办理满意度评价”功能,将评价结果与部门考核直接挂钩,倒逼责任单位提高办理实效。
(三)推进技术升级,提升智能水平第三季度计划投入50万元用于网站智能化改造:升级“智能搜索”系统(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准确率目标提升至90%以上);开发“跨部门办事导航”功能(整合3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键查询办理路径”);上线“无障碍阅读”模块(增加语音朗读、盲文转换、大字模式等功能),覆盖老年人、视障人士等重点群体;探索“AI智能问答”试点(引入政务领域专用AI模型,实时解答常见问题),减轻人工回复压力。
(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能力基础
一方面,充实运维力量:申请增加2名专职运维人员(优先从现有文秘人员中选拔,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分工(1人负责内容审核、1人负责安全监测、1人负责互动回复);另一方面,强化业务培训: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讲解新媒体技术、政策解读技巧、网络安全知识等),每半年开展1次技能竞赛(评选“优秀信息员”“互动服务之星”),推动网站管理员从“门外汉”向“行家里手”转变。
政府网站是联系群众的“线上桥梁”、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服务发展的“关键平台”。第二季度的自查工作,既让我们看到了成绩,也找准了差距。下一步,我办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政府网站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跨越,真正把网站打造成“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便民利企服务平台,为加快建设“XX”贡献政务信息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