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普通党员在“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能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探讨“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这一时代课题,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XX区宣传部的一名普通党员,一名奋斗在宣传思想工作一线的“兵”,这个主题对我而言,不只是一个需要学习领会的宏大命题,更是一场触及灵魂、关乎日常的深刻叩问。今天,我想结合自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感受,谈一谈我思想深处经历的“破”与“立”,以及对如何用党员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的体悟。

一、从隔着“玻璃门”到走进“百姓家”,我曾面临的“三种心”

坦白说,刚从事宣传工作时,我曾一度对“群众路线”的理解存在偏差。我以为,我的阵地就是办公室的方寸电脑,我的工作就是把上级精神领会好、把活动报道写出彩、把宣传栏布置得漂亮。群众,似乎是文件里的一个抽象符号,是报道里的一个群体称谓。这种思想上的“玻璃门”,让我与群众之间产生了看不见的隔阂。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内心深处或多或少存在着“三种心”。

第一种是“畏难心”。面对当前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复杂的局面,面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有时会感到本领恐慌。看到群众在网上尖锐的提问,听到社区里大爷大妈们对政策不解的抱怨,内心会紧张、忐忑,甚至下意识地想回避。究其根源,是群众观念淡薄了,害怕自己讲不清、办不好,辜负了群众的期待。这种“畏难”,本质上是脱离群众、缺乏底气的表现。

---此处隐藏2312字,下载后查看---

当我个人的思想和作风发生转变后,我眼中的世界也变得不同。我发现,党风与社风民风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同频共振”效应。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的作风就是一个“微气候”。

当党员干部带头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时,文明出行的社会风尚就更容易形成;当党员干部在社区事务中不计得失、公平公正时,邻里之间的信任和和谐就多了一分;当党员干部带头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时,崇尚节俭的社会美德就有了最直观的榜样。这种引领,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人格魅力和行为感召。它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的涟漪会一圈圈扩散开来。

作为一名宣传干部,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真谛,就是要推动形成这种正向的“共振”。我们的笔下,应该有更多来自基层、带着露珠的鲜活故事;我们的镜头,应该对准那些默默奉献、引领风尚的身边榜样;我们的宣讲,应该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党的好作风带来的新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美、弘扬善,让每一名党员的优良作风,都成为引领社风民风的一束光,最终汇聚成照亮整个社会的璀璨星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践行群众路线,锤炼优良作风,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我深知,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思想上的“锈迹”还需要时时擦拭,能力上的短板还需要加紧弥补。但我坚信,只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守一名GCD员的初心与使命,就一定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我愿用自己的真诚与实干,为XX区优良党风的形成、文明社风民风的蔚然,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