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健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的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小商业银行不可或缺,并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数量、活力不断上升,从而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客户。另外,中小商业银行大多结构简洁、机制灵活、决策层少、对市场反应迅速,契合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为本地企业、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在获取信息上具有地力、人力、时力三重优势。然而,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资产实力弱、创新能力不足等,成为淘汰率最高的一类商业银行。历次金融危机证明,具有较强发展韧性的中小商业银行一般存活率较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以及外部面临各种风险挑战的背景下,研究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韧性至关重要。
“韧性”原本是反映物体受力变化的性质,后来学者将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经济韧性”是指经济体能够抵御风险应对冲击并从冲击中恢复的能力,也就是使企业经营发生中断后能够应对、适应新环境并且逐步恢复,主要应用于区域、城市经济领域的研究(朱太辉等,2019)。相应地,金融韧性也属于经济韧性,金融韧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金融防御抵抗能力和适应恢复能力的变化(边鹏,2020)。具体而言,金融韧性可以从时间和功能两个维度刻画,包括常规时期的防御抵抗能力、受冲击时的适应恢复能力以及冲击之后的学习转换能力三个方面。其中,防御抵抗能力是指抵抗和吸收冲击的能力,即维持经济体系结构稳定和功能正常发挥的能力;适应恢复能力是指在遭受冲击时,重新整合资源、调整结构,适应外部环境并保持产出稳定增长的能力;学习转换能力主要是指经济体系在遭受冲击之后寻求新发展路径的能力(王永贵等,2020)。商业银行能否在保持韧性、持续战胜风险的同时,把握变革带来的机遇,成为决定银行成败的关键因素(冯田田,2021)。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贸易摩擦等不确定事件的增多,对韧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韧性问题,这是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单个体量不大,资产质量不高,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出现经营困难(陆岷峰等,2021)。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韧性的影响因素
---此处隐藏6192字,下载后查看---
第三,提高中小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一般来说,投入的人力资本越多,银行的数量规模越大,绩效可能越好。人力成本、员工质量的作用同
样不容忽视,要统筹考量。首先,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影响员工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次,商业银行要注重培养技术团队,开发新技术,更好地控制成本;最后,高级管理人才的决策直接影响银行的盈亏情况,要进一步加强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第四,提高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效率。银行资产管理效率与成本风险管理能力密切相关,这需要结合市场情况进行一系列的目标规划与实施,快速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并作出相应的调整,确保银行发展能力的稳定。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尤为重要,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降低营业成本,完善科学的财务成本风险管理决策体系,以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
第五,保证中小商业银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定发挥金融功能。事前,需要形成预防机制,制定相应的杠杆率要求,确保中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遭遇风险和冲击后具有较快适应与恢复的能力;事中,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网络联系和互动,分散和降低系统性风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事后,汲取每次经济危机中的应对经验,保证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发挥功能。
第六,促进中小商业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与发展。金融创新与发展将有助于增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业的金融韧性。如数字金融、互联网金融加持的金融创新有助于改进服务水平,通过便捷的互联网交易平台、非接触或零接触支付、手机银行的普及使用等,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功能体验。与此同时,数字金融创新有助于中小商业银行实现“弯道超车”,缩小与大银行的传统优势差距,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