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说实话,接到发言任务时,我心里很忐忑。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老党员,虽然党龄不短,但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我还是一个“新兵”。今天,我不想汇报什么成绩,只想结合自己的一点亲身经历,以一名普通社区党员的身份,和大家谈谈心,分享一下我对于学习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悟和反思,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我是一名退休干部,在原单位工作了几十年。过去,我的组织关系一直在单位。直到前年,我才响应号召,将组织关系正式转入我居住了十几年的XX街道XX社区党总支。从“单位人”到“社区人”,身份的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组织生活的地点变化,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情感回归。坦白说,最初我也有过一些不适应。过去在单位,学习常常和工作任务、职务晋升挂钩,多少带有一些“任务驱动”的色彩。而回到社区,突然感觉学习的“指挥棒”变了,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更加贴近我们的内心。
一、学习的转变:从“身外事”到“心上事”,在回归本源中感悟思想伟力刚退休那几年,我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总感觉自己像个“旁观者”。但自从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我真正把自己当作这里的一份子后,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开始意识到,作为一名社区党员,学习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身外事”,而是必须做好的“心上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社区的一草一木、邻里的一颦一笑,都与我们息机息相关。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环境美不美,邻里和不和睦,我们是第一感受者。就像我们社区的XX书记常说的,理论学习不是为了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我深以为然。近几年来,从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到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持续深化,我发现社区的党课内容越来越“解渴”。上级领导、社区干部和老党员们的分享,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更多的是用我们听得懂的“家常话”,解读党的政策如何在我们小区落地生根。
---此处隐藏2074字,下载后查看---
三、学习的升华:从“独行”到“众行”,在共建共享中凝聚治理合力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和服务的力量,来源于我们每一位党员,但最终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坦诚地讲,我们退休党员融入社区治理,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有的同志,感情上还留恋原单位,对社区党组织缺乏归属感;有的同志,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有心无力,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如何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是我们学习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破解的课题。
我们社区党总支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让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同时,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有不同特长的退休党员组建书法社、合唱团、义务巡逻队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大家的退休生活,更重要的是,把一个个分散的“党员个体”,凝聚成了有组织、有活力的“战斗集体”。
在这个过程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新角色——“粘合剂”和“传声筒”。一方面,我利用自己“老党员、新同志”的身份,主动和那些还有顾虑的退休党员同志聊天谈心,分享我在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鼓励他们也走出来,亮出身份,为社区做点事。另一方面,我也积极地把在学习中了解到的党的最新政策、在走访中听到的邻里乡亲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社区党组织。我深深感到,新时代的社区党员学习,绝不是关起门来的“独善其身”,而是一场开放包容的“众行致远”。我们每一位党员,都是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行动,积极投身到社区的网格化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平安社区创建等各项工作中去,我们才能共同把社区建设成一个更加安全、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同志们,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奉献的崭新起点。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在社区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幸运。我的发言或许有些零散,但句句都是我的肺腑之言。今后,我将继续以一名“新兵”的姿态,虚心学习、踏实做事,努力把学习的成果书写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GCD员的初心和使命。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