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深入*乡、*镇等几个乡镇的村庄和项目现场,实地察看了我县农村人居环境和路域环境整治的最新进展。刚才一路走、一路看,也一路深入探讨,对先进的村我们予以肯定,对发现的问题也进行了现场交办。现在我们召开这次全县范围的推进会议,主要目的就是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半年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在总结与反思中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深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将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持续努力,我们的乡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是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我们始终将硬件建设作为治本之策。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100%,集中处理率已达到96%;累计完成卫生厕所改造超过17200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升至92%以上,并计划到年底前实现农村厕所粪污基本处理的目标。上半年,我们深入推进“清脏、治乱、增绿、控污”四大行动,累计清理各类垃圾杂物超过8万吨,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等超过3万平方米,一批过去“脏乱差”的角落变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微公园”“微景观”。

二是群众参与机制不断创新。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整治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在这方面,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超市”积分兑换机制,已经成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将打扫庭院、参与村庄清洁、遵守村规民约等行为量化为积分,群众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油盐酱醋、生活用品,实现了“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小超市”激发“大动力”的良好效应。这种“以奖代补”的模式,让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有效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难题。

---此处隐藏2753字,下载后查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压实各方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工作合力。

首先,责任链条必须“压到底”。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本辖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把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县直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加强协同配合,主动服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村级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和带领党员、群众投身到环境整治的主战场,确保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地生根。

其次,督导考核必须“动真格”。好作风是抓出来的,好效果是管出来的。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督导考核机制,综合运用定期调度、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对各乡镇工作进展进行全过程跟踪问效。要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要通报表扬、给予奖励;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进度滞后的,要严肃通报批评、约谈问责。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评价班子和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与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真正树立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最后,宣传氛围必须“全覆盖”。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AAA公众号、村务公开栏等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要善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讲述群众通过参与整治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的生动故事,引导更多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让爱护环境、美化家园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同志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任务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拿出“争第一、创唯一”的拼搏劲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局面,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