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犯罪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其手段多样翻新、隐蔽性迷惑性强,黑灰产业链环环相扣,成为治理难题。众多受害者中,有的被骗得倾家荡产,有的被骗得身心崩溃,造成大量人间悲剧。诈骗分子攫取的是老百姓的“养老钱”“看病钱”“救命钱”,侵蚀的是社会信任根基,挑战的是法律权威和国家治理能力。
铲除电诈“毒瘤”,要筑牢法治屏障,创新治理手段,凝聚各方合力,彻底斩断罪恶链条,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狠抓电话卡源头治理、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深化国际执法合作、用心做实反诈宣传。
魔不胜道,邪不压正。当前依法严厉打击电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取得积极成果,经过持续打击,躲在暗处的嫌犯到案伏法,技术反制能力显著提升,基层防控网络织密筑牢,全民反诈意识日益增强。彻底铲除这个“毒瘤”,还需全面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推动打击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坚决遏制电诈犯罪高发势头。
打击电诈犯罪是持久战、攻坚战。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给不法分子以迎头痛击,用法治力量牢牢守护群众利益,让正义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此处隐藏1331字,下载后查看---
“运用法治力量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监督”“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今年的两高报告直面社会关切,以法治“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以法治之力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最大程度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让更多企业敢闯敢干敢投。
实打实消除“痛点”,让经营主体感受司法的力度与温度。两高报告坚决纠治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小过重罚、小额滥罚等问题,这既是对法律的捍卫,也能更好保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暖心”服务给力,市场更有活力。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监督;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腐败犯罪;严惩对企业造谣抹黑、敲诈勒索等犯罪……把真厚爱、真严管充分融入司法政策、落实到个案办理中,司法公平公正,企业安心放心,创业创新创造的动力就会更强劲。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必将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更好激发市场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