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投资于人”“免费学前教育”“育儿补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这些报告中的新词热词体现了中国GCD人拳拳爱民之心、孜孜为民之意。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研读报告内容,用心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民至上”理念,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奋力书写为民爱民新篇章。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人民立场是中国GCD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到“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从“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到“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和城镇老小区改造”,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是政府工作报告鲜明的底色。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还是千家万户的事。基层干部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要扎根基层站稳人民立场,扣好“第一粒扣子”,牢记初心使命,像焦裕禄、谷文昌那样做人、为政,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在情感上尊重群众、贴近群众,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体谅老百姓的困难和不易,积极解决群众可感可知的“关键小事”,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把握人民愿望,不断厚植为民情怀,始终关注民生民意民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些经常被人民群众挂念在嘴上最朴素的愿望,都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广大党员干部要落实好“四下基层”制度,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以“枝叶关情”的同理心摸透“民情实况”。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当作努力方向,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集中各方力量资源,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尊重人民创造,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激发人民首创精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一串串亮眼的数字、一项项出彩的成绩,正是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结果。成绩归于人民、源于实干。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锐、感受最深切,意见建议也最聪慧、最管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走到田间地头、走进车间班组,多些调查研究、少些文山会海,及时发现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同时,要保障人民群众建议畅通表达,通过网络问政、居民议事、民意恳谈等形式,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进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读懂政府工作报告的“稳”字开篇
---此处隐藏5076字,下载后查看---
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为民、发展、创新”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入研读报告内容,用心读懂其中的“为民”初心、“发展”蓝图、“创新”路径,在新时代征程中勇挑重担,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真正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贡献力量。
读懂“为民”初心,厚植“心系百姓、情暖万家”的服务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民生保障置于重要位置,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到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从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项举措紧密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展开,致力于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读懂报告中的“为民”初心,厚植“心系百姓、情暖万家”的服务情怀。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需求,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宣传惠民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知晓政策内容、享受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密切关注民生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收集群众反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积极向上反映并协助解决,确保每一项民生政策都能精准落地,真正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读懂“发展”蓝图,秉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实干担当。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从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布局,到扩大国内需求,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与韧性……一系列发展举措相辅相成,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读懂报告中的“发展”蓝图,秉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担当精神。一方面,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觉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发展过程中敢于啃“硬骨头”,以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读懂“绿色”理念,践行“守护生态、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强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从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系列举措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读懂报告中的“绿色”理念,践行“守护生态、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守护好绿水青山,并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引导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真正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