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介绍了挑战课堂中“宁静的革命”的普通教师们,试图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案例,以具体形象的图景提示这种挑战中萌生的教学哲学。这些老师的课堂之所以成功,都源于他们对教育意义的正确把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其核心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这个旅程中学生要与新的世界,新的同伴和新的自己相遇。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学的重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尊重和信赖,可以说是一切学校改革的核心概念。”学校中之所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都是因为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尊重和信赖造成的。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是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相信他们能够进行学习的选择,相信他们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学习的成功。而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则体现在:教师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经验背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合作,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即便他和她的答案还不完美、还不完整,甚至可以说是只言片语,但是他还只是个猜不出问题的儿童。他们的观点都是精彩的,他们在学习中都可以获得乐趣,这种对所有儿童的成功的期待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的最集中体现。
佐藤学教授一再强调:“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中心。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信任和倾听形成了润泽、融合而安全的言说环境,也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信赖和倾听关系。学生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的观点,而是认真的听取、思考和反刍别人的观点,并能够平等的参与交流和探究。他们不再是强调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而是在同伴的观点中获取营养成分,来滋养和丰富自己。
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从互相倾听走向和谐的交响。倾听代表了对对方观点的关注、同情、同感与共鸣,而这也会在对方心中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倾听的关系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而且通过倾听,一方能够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了两方面思维和经验的互通,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因此,倾听是深入学习的必然途径。课堂上的倾听关系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倾听,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
读到佐藤学教授的这些观点,反观自己教学中的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态度和缺乏耐心的种种表现,不由得让人脸红惭愧。自己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也曾经尝试尊重与信任学生,但都犹如蜻蜓点水,只基于浅层,深层次的尊重和信任在我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未真正建立。我们的课堂虽说也有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倾听,但更多时候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过早的结束了这种本该更精彩的倾听和生发,让闹哄哄的表象掩盖了那最美的宁静。
---此处隐藏7484字,下载后查看---
一堂成功的课、优秀的课背后一定有着教师日复一日的努力。藤田老师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潜心钻研、精心打磨,使学生、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们的身上更是充满了无数种可能性以及巨大的进步空间。前方的道路也许是迷茫的,但是脚下的路确实真实的,只要我们用心地去想、踏实地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够成为拥有“宁静”课堂的教师!
最近阅读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第一章分别从课堂中宁静的革命、坦诚相见、转变教学风格、直言“不懂”的课堂四个方面展开。在阅读了这一章节的内容后,使我印象较为深刻的词语是“相互倾听”和“合作学习”,作者列举了多个教学实例让我们感受到倾听的重要性。因此,也使我产生了许多共鸣,同时也值得我深思。
现在倡导的是开展合作学习课堂,因此就需要培养相互倾听的关系。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要求学生“认真听”,而现在倡导的合作学习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老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那无论学生发言的内容是好还是坏,作为老师都应完全的接纳,这就是构建合作学习的基础,也充分地体现出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读到这里,我就会反思自己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并没有做到真正倾听学生的声音。只是表面上看似在倾听学生的发言,其实内心是在关注自己的下一个环节如何处理,或是学生的回答是否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为了使课堂能在自己预设的框架下顺利进行,一切都从“自己”出发,把“自己”放在课堂中心位置,而对学生的疑问,却听而不闻,就算听到了,也会敷衍了事地应付一下。
通过阅读本书第一章的内容,我认为要想做到真正的倾听,就必须切实做到尊重学生、将关注点完全放在学生身上。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应该知道在倾听学生发言时,要全身心地聚焦在学生身上。在倾听的过程中做到不打断,保持开放的心态,真心实意地了解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包容和接纳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感受。同时,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知道真诚的倾听也是对学生的爱与尊重,这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也便于课堂内容更加顺利的展开。
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动态的互动学习的过程。要想使互动过程充满活力、轻松愉快,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倾听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教师心中有“生”,学生耳中才会有“声”,才能达到“声声”入耳的良好效果,教师就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富有创新性的想法,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地营造出一个个师生平等互助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