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一些地区出现旱情,有的还在持续,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用水调度,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有旱就可能有涝,要严防旱涝急转。汛期已经到来,各地对防汛抗洪务必精心准备,确保预案充分、应对从容”。在抗洪抢险与抗旱救灾的最前线,党员干部作为中坚力量,必须勇挑重担、率先垂范,以铁一般的纪律和铁一般的担当,扎实做好打赢防汛抗旱大仗的“战前准备”。
吹响防汛抗旱的“集结号”,在众志成城中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防汛抗旱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安危,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既是初心使命,更是不可逾越的底线要求。党员干部要闻“汛”而动、向“旱”而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绷紧思想之弦,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织密防护之网。既要将人民至上刻进骨子里,更要把生命至上落在行动中;既要让风险意识扎根在脑海里,更需使底线思维贯穿于决策里,从隐患排查到预警发布,从物资储备到人员转移,每个环节都要严丝合缝;从灾前防范到险中救援,从应急处突到灾后重建,每个阶段都要全力以赴,自觉把身影挺立在每一个危险前沿。要以“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温情贴近群众,走遍受灾户的门槛,听清每声叹息里的诉求,握紧每双颤抖的手传递力量,把安置点的床铺铺得更暖,把救灾粮的分发做得更细,全力以赴把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事情做得更好、更周全。
发出履职尽责的“动员令”,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敢打必胜”的使命担当。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根本职责。当前我国已进入汛期,防汛抗旱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这既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品格、宗旨意识的现实检验,更是锤炼担当精神的实践考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底线思维,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做到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要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确保每个环节有人抓、每项工作有人管。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强化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和科学调度,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严明的纪律保障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在实战中锤炼“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本领,在防汛抗旱这场大考中彰显GCD人的初心使命,让担当作为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守牢主动作为的“主阵地”,在同舟共济中筑牢“严防死守”的安全堤坝。防汛抗旱既是应急大考,更是治理能力的综合检验。答好防汛抗旱这道“必答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要构建科学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第一道防线”作用,强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完善递进式预警服务和“叫应”机制。基层作为防汛抗旱主阵地,必须把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动员起来,通过AAA群、广播等及时发布预警通知,确保灾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要全面排查风险隐患,重点盯防危旧房屋、水库、山体滑坡监测点、河道堤防、山洪沟道等关键部位,用“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决心抓好防汛抗旱工作。要加强基础物资保障,既要加强现有装备物资调配,又要做好未受灾地区物资储备,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应急管理部门要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会商研判,优化预警响应流程,形成防汛抗旱工作合力,筑牢严防死守的安全堤坝。
“豫”见美好未来
---此处隐藏8837字,下载后查看---
循迹“河南之行”擦亮文旅融合发展金字招牌
近日,总书记到河南考察调研,在洛阳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总书记就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其中蕴含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滋养着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广大党员干部要循迹总书记的“河南之行”,守正创新,持续擦亮文旅融合发展这张“金字招牌”,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赋能添彩。
以赤忱匠心不断深挖文旅产业潜力。洛阳白马寺作为“释源祖庭”,北依邙山、南望洛水,是全球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文化风情的国际化庙宇,在佛教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龙门石窟作为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雕刻精美,艺术价值极高,其中的“龙门十二品”更是魏碑精华,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宝库。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同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挖掘文旅产业“流量密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思路,立足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爆款”,开发沉浸式演艺、文创产品、主题体验等项目,让四方游客在游览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文旅产业的流量转化为持续发展的“留量”。
以创新精神全面激活文旅市场动能。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总书记在这次考察时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譬如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的“白马寺动漫IP”,通过动漫IP的形式,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将白马、小和尚以及景区用三维卡通形象表现出来,吸引着无数的年轻受众良性互动。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坚持守正创新,用观念革新推动技术创新,打破受众边界与行业壁垒,推动文旅市场“从新出发”。
以特色服务多维焕新文旅消费体验。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对于发展文旅事业来说,要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新的消费增长极,一方面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舒适卫生的住宿条件、丰富多元的餐饮选择,这些是保障游客良好体验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旅产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深度融合,满足群众多元消费需求,只有这样,文旅景点才能摆脱“网红”短暂标签,成为群众心中的“长红”胜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设施“硬件”和服务“软件”一起抓,不断提升功能性、优化体验感,努力打造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