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位推动,健全工作机制。为确保“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场监管、教育、卫生健康、城管等多部门组成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治工作。制定并印发《“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情况。组织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学校食堂、供餐企业、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通过实地检查、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详细了解学校食堂的许可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情况,以及供餐企业的配送流程、运输条件、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等。同时,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来源、销售环境、食品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学校食堂**家、供餐企业**家、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家,建立了详细的监管台账,全面掌握了“校园餐”相关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突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聚焦学校食堂加工操作关键环节,重点检查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落实情况,严查使用过期变质、“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监管,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确保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加大对餐饮具清洗消毒的检查力度,督促学校食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对供餐企业,重点检查食品配送车辆的卫生状况、食品储存温度控制、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等,确保食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食堂存在食品留样不规范、从业人员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供餐企业存在配送车辆清洁不到位等情况,已当场责令整改,并跟踪复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此处隐藏3194字,下载后查看---
(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充实监管队伍,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加强对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大对基层监管设备的投入,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执法装备,提升监管的科技化水平。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三)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环节的监管,建立食品原料供应商备案制度,鼓励学校和供餐企业选择信誉好、质量高的供应商。推广“明厨亮灶”工程,通过视频监控等方式,实现对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实时监管。加强对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的治理,联合城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流动摊贩,规范食品经营秩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定期组织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培训,直至考核合格,确保从业人员熟练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规范操作行为。
(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持续开展“校园餐”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同时,及时向社会公开“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食品安全抽检结果,接受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饮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