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就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引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结合点,承担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高校干部是支撑高等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办学的“关键少数”,建设一支与担当光荣使命要求相匹配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关重要。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进一步凝聚磅礴力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干部常态化培训的重要意义,以提升干部办学治校能力为牵引,加强干部常态化培训体制机制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根本保证。
一、深刻把握高校干部常态化培训的“三重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其中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深入推进高校干部常态化培训,对于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教育强国建设能力的高校干部,引导他们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干部政治素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明确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是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主渠道。就高校而言,常态化培训旨在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升高校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干部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心怀“国之大者”,增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此处隐藏5140字,下载后查看---
干部常态化培训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需要各方协同联动,构建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只有完善培训管理、规范培训流程、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教材建设、强化考核评估,才能确保干部能够全身心投入培训。
坚持系统观念,健全组织领导、师资选聘、教材建设、考核评价全链条,着力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修订实施《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党校工作细则》等制度文件,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党校牵头抓总,12个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整体部署,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执行有力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
二是夯实基础保障。一体化推动教育阵地、师资力量、课程教材、典型案例等“干部教育资源库”建设,聘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等担任干部教育培训教师,推出一系列优质教材和课程,其中《人民最大:中国GCD人的人民观释讲》《党内法规通识》《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入选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好课程。
三是严格考核评价。综合运用干部考察、考核测评、业绩评价、日常了解、能力测试等方式,跟踪了解干部涵养专业精神、强化专业素养的情况,着重了解干部接受培训后的工作新变化、事业新突破,将学习培训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和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将学习培训学时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以及选任、奖励的重要参考,作为年终述职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