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灵魂拷问”,躺平什么感受?
记得去年某个加班的深夜,我正对着电脑屏幕一遍遍改决定明天股东会议命运的PPT,双眼皮直打架,人也没了精气神,心里一股一股的不对头直冲脑子,自己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烦死了”。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大数据精准监听,某平台非常精准的推送:“躺平才是年轻人的终极生存智慧!我记得当时下面还跟带着一句极具蛊惑力的话“努力?那是斗兽场的游戏。”这句话带着我打开那篇图文,大差不差说的还是“奋斗”无用论。我内心对这种无聊视频的不屑占据高地。但是看完后,我盯着屏幕上改来改去就是改不好的PPT,再低头看看手里堆积如山的会议纪要、流转文件、仿佛永远改不完的汇报稿,那一刻,仿佛有什么东西,引领着暗示着我走向视频所说的“90后就是要躺平才是正确”。
那段时间我所在的项目公司正面临转型困境,业务几乎停滞。于是,我开始顺势“摆烂”:不再主动关心了解业务动向,能下午递交的材料绝不上午完成;需要跨单位协作的事务能推则推;曾经随手就能提供的资料却需要翻找半天;我甚至还在角落里研究起了“带薪摸鱼技巧”,办公桌变成了舒适区。
躺平一时爽?焦虑落后偷偷记账
---此处隐藏1318字,下载后查看---
在“琐碎”里守好职责,站着才够飒
从那以后,我的工作恢复了常态。早到加班也有,提前完成也多,但是工作不再是一种折磨我的存在,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成了我的信条。
我在工作中获得快乐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和同事的交流也越加融洽,订阅号给我推荐的也都是一些有意思的小笑话以及工作中常用的模版,我才觉得不是焦虑救了我,而是躺平给我上了一课。不管是我工作最久的行政岗位,还是前线的市场、项目岗位,谁都有一些想要好好休息的时候,但是工作不是“躲着”就能躲开,与其不能成为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那就不如尝试着更快更好的做完,在一点点“打怪升级”找到最舒服的方式。加班的时候找准点,精准的做好;项目推不动的时候就寻求帮助,借助力量这不可耻——这些看似平凡的时刻,正是90后职场人,用最朴素的工作态度,奋斗出来的“专属成就”
如今,我已不再迷茫“路在何方”,而是专注于“走好当下”。我会多检查一遍文件页码,多斟酌一次材料用词,多关注一个接待细节,拒绝“躺平”蛊惑,坚韧“向上生长”。
此时此刻,回头看,国企改革这杆秤,比任何时候都能掂量得出一个人真正的分量,我们要做时代变革中坚定不移的奋进者,以平凡岗位为支点,以职场信念作支撑,在这个躺平盛行的时代,毅然决然地选择:站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