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断深化思想,夯实作风建设基础
作风建设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D人作风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作为D支部书记,我坚持从、历史、实践三个维度深化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作风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和基础,其作风的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我将贯彻落实作风建设精神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通过支部“第一议题”制度,组织班子成员深入学习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四风”问题与腐败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我们曾一度存在“重程序轻实效”的现象,导致部分项目因流程繁琐而错失市场良机。通过作风整顿,我们简化了不必要的环节,强化了“结果导向”,使得某新能源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时间缩短了40%,直接创造了超过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作风建设也是生产力”。
从延安时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新时代的“作风建设”,D的作风建设一脉相承。我们通过开展“红色家书诵读”、“老D员讲传统”等活动,引导员工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公务接待方面,我们取消了高档宴请,改为“自助餐+简餐”模式,2025年上半年业务招待费同比下降了38%,但客户满意度却提升至96%,这充分证明了“清清爽爽”的政商关系更能赢得社会的信任与尊重。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日益成为阻碍改革进程的“绊脚石”。我们以八项规定精神为“手术刀”,精准切除这些“病灶”。针对“文山会海”问题,我们推行了“无会周”制度,将全公司性会议压缩至每月不超过2次,文件简报精简了55%,使干部职工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深入市场、狠抓项目。在乡村振兴投资项目中,班子成员带队驻村调研长达68天,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原方案,新增了3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年增收18%,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此处隐藏1828字,下载后查看---
(一)思想根子还需深挖。个别员工存在“松劲歇脚”的心态,认为“八项规定执行这么多年,该抓的已经抓完了”。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常态化的警示教育,用“身边案”警示“身边人”,有效破除了员工的“疲劳综合征”。
(二)隐形变异亟待破解。“电子红包”、“私车公养”等新形式的违规问题时有发生。下一步,我们将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对异常消费、轨迹重叠等情况进行自动预警,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
(三)长效机制尚待完善。部分制度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的问题。我们将开展“制度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对现有制度进行“立改废”,并建立“红黄蓝”三色督办机制,确保制度能够真正“长牙带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继续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使命与担当,一方面以创建“中央企业基层D建示范点”为契机,推动八项规定精神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打造3个“清廉项目部”,将作风建设纳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范畴,确保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另一方面聚焦主责主业,将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际行动。例如,在“双碳”目标领域,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零碳产业园。通过作风的转变提升项目推进的效率与质量,力争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与典范。最后针对青年员工占比高达65%的现状,推出“青马工程”的升级版并建立“廉洁导师”制度,由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扶青年骨干员工,让作风建设精神在代际传承中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与活力。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国有企业的D支部书记,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持之以恒地落实作风建设精神。以过硬的作风保障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国企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