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例》贯彻落实的总体执行情况
公司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文化传媒企业实际,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条例》各项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一)《条例》贯彻落实的总体情况。《条例》颁布后,公司党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研讨,制定《贯彻落实〈条例〉工作方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重点推进、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贯彻落实工作专班。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建立每月调度、每季检查、半年总结、年度考核的推进机制。组织开展“学条例、强党建、正导向”主题活动,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编印学习资料3800册,在各编辑部、制作中心、播出部门张贴宣传标语,在公司内网和官方媒体平台开设学习专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专题学习51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1950余人次,举办知识竞赛16场次。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党委班子成员定期深入编辑部、演播厅、制作现场等一线部门调研指导,建立问题发现、整改跟踪、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三年来累计开展督查48次,发现问题196个,整改率达到100%。结合《条例》要求和文化传媒特点,制修订党建工作制度21项,新建制度12项,建立涵盖意识形态工作、内容生产管理、队伍建设、监督考核的制度体系,制定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指导手册,推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六有”标准。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情况。公司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媒体融合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年均集中学习24次,邀请宣传文化领域专家和党建专家开展专题辅导21场次。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重大主题宣传、重要节庆报道、重点文化项目中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新闻宣传实践相结合。积极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传承弘扬“党的喉舌、人民的媒体”的光荣传统,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形成了“政治家办媒、导向第一、内容为王、创新驱动”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企业文化展示厅和新闻传播发展史陈列馆,开展“最美传媒人”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58个。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针对文化传媒行业创作周期长、工作强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采编人员思想动态分析机制。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制,设立记者编辑关爱基金,三年来帮扶困难职工189人次,发放帮扶资金49万元。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工会组织累计开展新闻技能竞赛、好作品评选41场次,评选优秀新闻工作者和技术能手86名;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记者走基层活动,建立青年文明号19个,在重大报道和创新实践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妇联组织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评选优秀女记者编辑36名,在新闻宣传中展现巾帼风采。
(三)规范企业党组织设置和按期换届、落实党组织主要职责、健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机制等情况。公司严格按照《条例》要求,结合文化传媒企业专业分工明确、创作团队灵活的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建立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目前设立党委1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25个、党小组61个,在重大宣传报道和重点文化项目中设立临时党支部14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各级党组织严格按期换届,党委、党总支每届任期5年,党支部每届任期3年,换届程序规范,班子配备合理。认真落实党组织主要职责,党委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在重大宣传报道、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重大事项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党委议事决策规则,明确意识形态工作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党总支和党支部认真履行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在内容生产、技术保障、经营发展等工作中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健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围绕宣传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党建与业务融合实施细则,在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内容审核、技术保障等重点工作中设立党员责任区72个、党员示范岗108个,建立党建工作与传播效果、内容质量、经营业绩联动考核机制,党建工作在综合考核中占比20%。创新“党建+导向”工作模式,在各编辑部门设立党员把关岗,严把政治关、导向关、质量关;建立“党建+创作”工作模式,组织党员记者编辑深入基层一线,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建立“党建+创新”工作模式,发挥党员在媒体融合、技术革新、模式创新中的先锋作用,三年来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完成重大主题宣传任务185个、推出精品力作168部、技术创新项目142个。
---此处隐藏5567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创新灵活党建工作机制,适应文化传媒创作特点。建立“弹性化”组织生活制度,根据创作任务、采编安排、技术保障等实际情况,采取分组轮流、错时安排、线上结合等方式,确保每名党员都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建设“融媒体党建”平台,开发党建工作APP,实现党员教育、组织生活、交流互动的多媒体呈现。建立“微党课”制度,利用采编间隙、制作空档等碎片时间,开展简短高效的学习活动。完善应急状态下的党建工作机制,制定重大报道期间党组织活动预案,确保在紧急任务中党建工作不缺位。
二是强化党建与内容生产、技术创新、经营发展的深度融合。深化“党建+导向”把关机制,在内容生产各环节设立党员把关岗,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内容导向正确、质量过硬。完善“党建+创作”激励机制,组织党员记者编辑深入基层一线,创作反映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党建+创新”驱动机制,发挥党员在媒体融合、技术革新、模式创新中的先锋作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党建工作与传播效果、内容质量、经营业绩的联动考核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工作队伍,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实施党务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分类培训体系,针对文化传媒特点,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意识形态工作、媒体融合发展、内容审核管理等专业课程。建立党务工作人员与业务部门交流轮岗机制,让党务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内容生产,让业务骨干参与党务工作,培养既懂党建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党务工作人员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党务工作专项津贴,在职业发展、培训机会、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年轻党务工作人员培养选拔,从优秀年轻党员中选拔培养党务工作者,保持党务队伍的生机活力。
(二)意见建议
建议上级部门针对文化传媒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指导意见,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创作灵活性与组织规范性协调、人才流动环境下的党员管理等方面给予明确指导。建议建立文化传媒行业党建工作协作机制,定期组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媒体等不同类型企业开展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共同研究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建议在党务工作人员专业化培训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设文化传媒企业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邀请业界专家和党建专家联合授课,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研究制定文化传媒企业党建工作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符合行业特点的评价体系,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科学指引。建议加强对文化传媒企业融媒体党建的指导支持,推动党建工作与媒体融合发展相结合,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