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大机构就全球经济增长给出了谨慎乐观的判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10月22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均为3.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在年末最新发布的《经济展望》中认为,尽管面临重大挑战,全球经济预计将保持韧性。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看来,全球经济正进入新的“低增速常态”。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GDP增长预计为5%左右,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30%的份额。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不仅是全球经济的关键增长极,也对全球贸易、投资、供应链、国际合作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
外贸支撑全球经济复苏
作为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贸易规模、增速、结构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截至2023年中国已经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24年,中国外贸稳中向好。海关总署官网近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近年来,虽然受到供应链去风险化、新一轮国际产业链梯度转移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我国产品外部需求发生一定程度转移,但“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效应明显,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从整体上对冲了不利影响。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带来竞争新优势,贸易强国内生动力十足,我国外贸的活力与韧性推动全球贸易稳中向好。
中国在全球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家具、玩具等多个行业的出口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依赖中国的出口产品,尤其是关键的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部件。2024年中国在出口贸易中不仅继续保持传统的出口优势,还在向“智造”转型。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如5G设备、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出口不断增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力。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新,如太阳能电池、风电设备和电动汽车等产品的出口,也在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中国市场发展稳中向好,资本品需求与消费品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对世界各国进口需求持续攀升。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之一,中国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资料,不仅提高了国内制造业的生产力,也促进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潜力逐渐被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随着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高端商品、奢侈品、优质食品和医疗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了全球消费品产业的发展,不但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与国际协调,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对外投资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此处隐藏4205字,下载后查看---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方面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和角色。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一方面,中国加大国内的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协议的谈判和实施。通过强化国内政策和国际合作,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区域多边和双边开放机制,促进全球高水平开放。中国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通过优化海关程序、降低关税壁垒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为中国和东盟共同建设超大规模市场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中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影响愈发广泛、成效愈发显著。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不仅加强了与共建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合作,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了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一方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凸显了投资引领合作并带动贸易发展的作用。通过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实现资金、设施联通,加强共建国家内部与国际间的经贸往来,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从而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加强重点产业的全球化布局,以及同其他经济体在产业链条上的分工合作,将共建国家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使这些国家通过融入国际分工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从全球看,通过影响全球价值链体系调整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格局带来更为广泛的利益与福利。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中国通过合作平台的搭建与全球治理机制的重塑,与发展中国家在双边、多边和全球层面开展深入合作。蒙内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重要项目建成运营,为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贸易资金流动、人文交流畅通了渠道。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开创了中国—发展中国家关系新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促进国家间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为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创造了巨大发展机遇,平等互利的国际产能合作对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以“全球南方”主导成员国身份承担国际责任,为“全球南方”发展提供众多公共产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6月12日,国家主席总书记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他再次强调了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和“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自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此举顺应“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需求,以实际行动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真正做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中国设立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持续发挥作用,促进“全球南方”联合与共同发展,成为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