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X万亩以上,生猪出栏量达到X万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X%。新增高标准农田X万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中药材、茶叶、果蔬等,形成多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2.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
3.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了农村道路硬化、供水设施改造、电网升级等项目,提高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X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了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此处隐藏3662字,下载后查看---
3.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归属,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发挥闲置资源的价值,提高资产性收入,同时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引导社会资本到农村投资开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1.提升基层自治组织能力。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推动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好村民自治组织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2.推动乡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3.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关怀,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