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出特色亮点,推动党纪和意识形态工作走深走实。依托党员教育“十百千万”项目组织开展现场研学,参研党员达356人次。开展“三定三联”活动12次,依托“惠企政策宣讲团”开展多种人资特色服务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三个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和舆情监控,及时发现、精准识别、稳妥处置各类苗头隐患。
2.坚持精准施策,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服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902人,就业率达91.43%。在全市率先开展“十大劳务品牌”评选活动,“X眼镜设计工匠”全市唯一获省厅推荐参展2024年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高质量开展“优企名校行”“优才中国行”“春风行动”等各项品牌招聘活动179场,达成就业意向3.74万人次。培育34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带动就业超7万人。建成11家就业驿站,创新机制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3.加强源头治理,劳资管理质效双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4.6万件,调解成功率85.51%,同比增长3.97%。受理仲裁案件1.5万件,仲裁结案率98.47%。稳妥处理30人以上劳资纠纷32宗。深入开展“安薪在深”专项行动,出动检查人员437人次,检查项目111个,约谈项目28个。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治理行动,检查人力资源市场主体573户次。
---此处隐藏2253字,下载后查看---
(一)“稳”字当头,深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创业服务,联动港中深、深北莫、城市职业学院、深信息4所驻区高校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锚定青年就业群体全力推进就业驿站建设和运营,以AI赋能,将智能招聘产品引入“青年驿站”,推进智能招聘场景搭建工作。继续高质量开展“优才中国行”“百校行”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为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撑。
(二)源头化解,着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进一步加强劳资隐患排查,强化重大劳资纠纷处置。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加大源头治理工作力度,持续巩固根治欠薪成果,形成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长效治理机制。强化调解组织建设,深入推动调解前置,将80%以上劳动争议化解在前端。加大一码通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一码通平台吸附作用,将更多的劳资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三)精耕细作,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锡权书记“坚持以赛引才、以赛招商,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不断擦亮赛事品牌”的批示要求,提前谋划继续办好办优第九届深创赛国际赛,促进下一届赛事行业设置更加匹配X产业发展特色。依托东西部X国际人才创业园等平台,做好项目成果落地转化“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干部选录源头工程,持续优化区属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继续做好X区优秀毕业生补贴、X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毕业生和留学生接收等工作。
(四)提技赋能,促进技能培训提质增效。紧扣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围绕“三项工程”开展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统筹抓好“X工匠”和行业工匠(时尚产业)遴选,努力推进“X工匠工作室”建设。深入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主动对接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备案工作,逐步开展常态化评价工作。做优做强“X第一课”学习平台。持续推进“深i暖流行动”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助力提升服务对象技能水平。
(五)优化服务,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做实做细产业园管理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高效、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助力业务发展。继续做好招商工作,重点对接人力资源服务业头部企业,全力引进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落户X。组织行业企业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企业搭场景、找市场,鼓励行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水平。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诚信经营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