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对社会安定稳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权力的逐步下放,县域经济规模扩张,综合实力壮大,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

合肥市地处华东腹地,安徽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期间,经20xx年的行政区划变动,县域经济单位由三县调整为四县一市,即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县域总量不断扩张。20xx年,合肥市县域生产总值(GDP)1863.4亿元,比20xx年净增加955.6亿元,现价增长1.95倍。

---此处隐藏1699字,下载后查看---

县域经济的落后,一方面不利于改善广大农村地区落后的社会面貌,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会对全市的城市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制约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时期是合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时期,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好各项工作。

1.大力推进“四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实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农村独特优势,千方百计推介特色产业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要素保障、资源支持和生态屏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积极发展环保型、科技型特色企业,按“四化”要求,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县域产业支撑体系。

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县域“三产”发展滞后,新兴产业比重低,转型面临攻坚,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对外合作等专业性服务,不断为“合肥速度”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3.大力推进“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主引擎。一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土地整理、项目供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二是要合理布局,严把入园门槛,严把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创新能力、生态环保等关口,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有效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特色优势产业集聚,促进企业集约集群发展。三是优化软硬环境,带动经济实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对入园企业要想方设法进行技术改造,拉动产业升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与投产。

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民生上的新突破。民营经济涉及到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工业、房地产、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是提升经济总量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加大宣传发动,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