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突出理论武装。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着力构建“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党员”共学体系,全年召开党委会19次,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专题交流研讨5次,开展党的最新理论专题宣讲15场,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筑牢阵地建设。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议事专题研究3次,召开阵地管理专项培训6次,依法依规管理宗教场所、民间信仰场所14个,常态落实“四进”“四有”,定期分析研判重点领域意识形态风险,及时妥处网络舆情5件。强化作风建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助力效能提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开展集中学习350余次,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100余次,邀请专家解读导学3场次500余人,有序组织警示教育、开展廉政谈话,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人。高效完成*专项巡察整改工作并取得“较好”等次。
(二)聚焦主责主业,夯实战斗堡垒。抓好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规定动作”。实施支部成立、合并、升格等优化调整*个,新增“两企三新”领域党组织2个,创评五星级党组织21个,占比*%。提标改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个。“党建项目化”*经验获人民日报报道关注。抓实教育管理。全年发展党员14名,规范收缴党费*万余元,依托镇委党校组织党员大培训4期。建强*支党员服务队伍,开展森林防火、交通引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500余人次。组建26支“1+N”流动党员帮学小组,强化流出、流入地“双向联动”,流动党员报到率达100%。抓牢干部队伍。实施机构改革,新进机关中层3人,优化调整村“两委”干部15人,高标准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9人、村(社区)“两委”后备力量27人,组织多领域“擂台比武”3场,择优推选*名优秀村书记参加县级复赛。选派4名镇村干部到沪苏浙先发地区跟班学习。
(三)聚焦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强化基层治理。实施“多网合一”,选优配强网格员300人,持续开展“板凳谈心会”“一线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5个。践行“四下基层”,妥善处理到县访*起、网上信访件*件、化解重点信访事项*件,全年无进京访。推深做实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A级及以上信用户占比60%,全年兑换信用积分*万、惠及*户。推进环境提升。建设*省级中心村,依托*氏围楼打造和美乡村“*样板”,完成全镇14个村庄“三化两改”和2个重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全镇村庄整治率达*%,受益群众*余户。高标准推进“*线”环境提升,*段入选安徽“性能体验场”首批体验场景名单,*登上央视新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建成运营竹林·虎里、*老秘境、云*咖啡等6家旅游经济实体,荣获省级“特色美食村”1个,创建3A级景区通过景观价值评定1个,带动集体经济收益超*万元。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吸引*余农户参股。2024年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
(四)聚焦民生福祉,服务中心大局。落实常态化帮扶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管理,镇养老服务中心获评县首家三级养老机构,*社区获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智慧助老先进单位。全力保障*花源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成功引进省内首家“裸心”品牌度假村。推进*矿区项目,完成*工程一期分配、二期建设工作,完成2个街道集镇提升工程,完成立面改造16.1万平方米。矾泥路、钟铁路等25条道路改造提升44.82公里,川藏线沿线强弱电改造提升83.06公里,*尾矿库闭库工程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2万亩,完成7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二轮土地延包”等工作。
---此处隐藏2876字,下载后查看---
上年度查摆出来的问题以及县委巡察中发现的问题,目前均已整改到位。
三、下一步思路举措
一是提升“政治力”,抓理论武装促凝心铸魂。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更多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理论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二是提升“执行力”,抓任务落实促稳定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在党建和业务上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加强工作统筹,强化压力传导,确保各项中心工作落实到位。推进*工程相关建设分配工作有序完成,全面加强集镇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做好*矿区尾矿闭库及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保障*文旅项目稳步推进,完成*项目下剩搬迁任务,落实*文旅项目研学中心、展示馆对外开放工作。培育特色产业,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推进民宿项目建设,加大富*蓝莓、*土鸡等品牌宣传和创建力度,推进鸭嘴鱼养殖项目。
三是提升“凝聚力”,抓人才引育促创新突破。聚焦*镇富*特色产业和文旅重点项目发展需要,精准引才。大力引进家庭民宿、富硒蓝莓种植、高标准农田运营等方面专业技术型人才。创新村干部培训形式,通过实地调研、观摩学习、“擂台比武”等开展实践互动培训。确立以实干、实绩和担当为核心的用人原则,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凝聚各方优秀人才为基层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