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摆的主要问题
(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在政治立场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系统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决抵制各类错误思潮,主动维护班子团结,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但深入查摆仍存在不足。一是理论学习的高度仍需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性钻研不够,存在“实用主义”倾向,满足于重点篇章的碎片化学习,对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等深层次理论命题缺乏追本溯源的探究。二是学用结合的深度有待加强。将政治要求转化为工作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在谋划具体工作时,有时局限于就事论事,未能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把握发展规律,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锐气不足。三是政治敏锐的强度还需锤炼。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例如对青年群体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苗头性问题,未能及时通过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
(二)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始终以党章为镜锤炼党性修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常态化开展“四风”问题自查自纠,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但对照更高标准要求。一是党性修养的纯度存在温差。参加组织生活时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存在“老好人”思想,对分管领域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多以提醒代替批评,未能充分发挥“红脸出汗”的监督实效。二是纪律约束的硬度仍需强化。虽然能够严守廉洁自律准则,但对“八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管理存在松懈,偶尔参加同乡联谊活动时,对席间个别偏离主题的议论未能及时制止。三是作风锤炼的韧劲有所弱化。调研工作中存在“走马观花”现象,对基层反映的体制机制障碍,协调解决的力度不够,例如某次走访社区时,群众提出的物业纠纷问题仅作转办处理,未能跟踪督办到底。
(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但在担当作为方面。一是改革攻坚的魄力不足。面对深层次矛盾存在“求稳怕乱”心态,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时,更多采取“小步快走”策略,缺乏“刀刃向内”的勇气,例如机构职能优化调整过程中,对历史遗留问题采取“渐进式”处理方式。二是创新突破的锐气衰减。习惯沿用传统工作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的探索不够,对“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等新课题研究不深,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多扮演“执行者”而非“设计者”角色。三是容错纠错的担当欠缺。对干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存在“避责思维”,在澄清正名、撑腰鼓劲方面力度不足,客观上影响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四)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但责任传导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压力传导的精准性不够。对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多以会议部署、签订责任书等方式推进,个性化、差异化的监督管理举措较少,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仍需完善。二是日常监督的穿透力不足。对关键岗位干部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全面,廉政谈话存在“程序化”倾向,未能有效发挥预防警示作用。三是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滞后。在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过程中,更多侧重纪律约束,廉政文化浸润、家风建设等柔性措施运用不充分。
---此处隐藏2222字,下载后查看---
(四)作风锤炼机制的“刚度”仍需立柱架梁。虽然能够严格执行纪律规定,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在干部监督管理中,存在“抓大放小”的惯性思维,对苗头性问题的纠偏机制不够灵敏;在压力传导上,依赖“文件落实文件”的路径尚未根本转变,导致制度执行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这些问题的深层症结在于,没有完全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系统思维,将纪律约束与人文关怀、制度刚性与文化浸润有机结合的方法论把握不够精准。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身作则、以上摔下,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支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员干部强化理论武装,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提高“政治三力”。坚持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学用“两张皮”问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强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驰而不息转变作风,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把转变干部作风持之以恒推进下去,持续治理“低粗差”问题,以反面典型通报倒逼干部转变作风。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领分管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抓到底,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着力形成高效有序、闭环运行的工作链条,切实为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三)践行宗旨意识,强化为民服务。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行动上,以真情真心对待群众,服务群众,持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化“四下基层”,常态化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更好履行为民解难题、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