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及保障待遇差距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筹资和待遇问题是养老保险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问题,本文试析我区如何遵从收支基本平衡的基本原则,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基本情况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具有广覆盖、多层次、兜底线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区已建立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121个,其中村87个,社区34个,共配置工作人员121人,配备计算机121台,34个社区均已通过金保网连接信息系统,实现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保险费缴纳、个人权益记录查询、待遇领取申请及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业务的下延或收件代办。

多年来,xx区以保发放惠民生为中心,全民参保为重点,着力加强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和养老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经过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养老待遇发放金额逐年攀高,广大群众参保意识逐渐提高,我区的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10月底,全区参加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达25.94万人,征收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费1.87亿元,发放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待遇8.31亿元。

二、差距现状

---此处隐藏2512字,下载后查看---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稳步提高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水平差距。大力宣传个人养老金账户政策,加快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弘扬尊老敬老的民族优良传统,继续发挥好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

(二)持续优化发展机制。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是未来几十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必须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进一步拓宽养老保险筹资渠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落实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参保缴费的责任。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完善预算制度,积极探索社会直接监督的有效方式,提高透明度,使基金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亿万群众“养命钱”的安全完整。

(三)逐步平衡待遇调整机制。建立与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物价变化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联系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使人民群众更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一是要合理选择基本养老金调整参数。既要与社会平均工资相联系,也要与物价指数相联系,这样更能保障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二是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做到低有保障、高有调节,防止出现大的差距。三是应按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确定基本养老金调整水平和最低保障水平。

(四)健全经办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社保经办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落实好统一的政策、经办和服务标准,全面实现基本数据全省集中管理,大力推进网上经办等服务新模式,确保社会保障卡覆盖全体参保人员,尽快实现全国一卡通,提高精确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方便、快捷的社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