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农村地区安全宣传质效的思考和建议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居民相对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安全认知能力较弱,加之多数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居民多是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事故应急能力比较弱,每年因为安全知识缺乏或应急能力弱而导致交通、触电、溺水、中毒等惨剧时有发生。因此,提升农村地区安全宣传质效意义重大、迫在眉睫。现结合区应急管理局工作实际,就提升农村地区安全宣传质效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xx区应急管理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全面推进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把安全宣传“进农村”作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落实。

一是集中宣传掀热潮。联合总工会、科经、交警、消防等部门及各镇街,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咨询点、摆放宣传展板和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宣传扇等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集中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常识,解答公众疑惑,回复群众咨询。同时,现场讲解家用电器火灾的特点、日常防火注意事项、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和常见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等知识,引导群众养成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的好习惯。安全宣传月期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研讨会、培训会等各类活动40余场次、共计1100余人参加,开展应急演练15场、参演人数700余人。

二是线上线下齐发力。充分借助村(社区)居民AAA群、村村响、公交传媒等载体,利用户外大屏、灯箱展板等街头平台,通过公益广告、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将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农机使用安全、农村交通安全常识、有限空间安全防范知识等内容传递给村民,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张贴安全宣传海报2万余张。同时,全区已成立村(社区)安全宣传队伍120支、共计1200人,每月开展一次消防通道、电动自行车等方面的安全宣传。

---此处隐藏1653字,下载后查看---

三、对策建议

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总抓手,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动安全宣传“进农村”走深走实,有效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安全理念和防范水平,着力构建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格局。

一是聚焦“通俗易懂”,丰富宣传载体。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传统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多举措把安全知识转变成通俗易懂、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群众性语言,渗透到千家万户。比如,利用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安全事故展板、“村村响”广播大喇叭、AAA村民群等载体,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来现身说法,把相关法律规定认真分析讲解给群众,去影响群众的出行,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

二是聚焦“雪中送炭”,强化预防预警。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切入点,结合群众生活场景,“敲门入户”送安全、排隐患,着重讲解如何发现和消除村民生产生活遇到的常见安全隐患,呼吁村民提高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出行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严防烧炭取暖中毒、蚊香使用不当引发火灾等情况发生,严禁擅自进入沼气池、私拉乱接电线、农用三轮车载人等行为,在吸引广大村民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广大村民学以致用。

三是聚焦“最后一米”,凝聚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区安办统筹作用,协调配合区级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广泛发动村社区安全宣传员、快递小哥、网格员等力量,深入镇村要道、田间地头,打通安全宣传“最后一米”,以安全宣传进农村的良好效果带动全区安全宣传质效的整体提升,着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切实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