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分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2024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科学分析各项指标,稳步提升环境质量

2024年x月x日至xx月xx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xxx天,优良天数同比增加xx天,优良天数比例xx.x%,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x.x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xx)、细颗粒物(PMx.x)、二氧化硫(SOx)、二氧化氮(NOx)、一氧化碳(CO)和臭氧(Ox)六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为xx微克/立方米、xx微克/立方米、xx微克/立方米、xx微克/立方米、x.x毫克/立方米和xxx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可吸入颗粒物(PMxx)、二氧化硫(SOx)、一氧化碳(CO)、臭氧(Ox)同比分别下降(改善)xx.x%、x.x%、xx.x%、x.x%,细颗粒物(PMx.x)、二氧化氮(NOx)同比均持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x.xx,同比下降(改善)x.x%。xx断面目标水质为三类,今年x—xx月,xx断面平均水质为四类,其中氨氮平均浓度x.xx毫克/升,超标x.xx倍。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等现象。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此处隐藏4168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做好服务保障,提升审批效能。优化项目政务审批服务流程,充分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深入研究优化有关审批事项办理具体流程,进一步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办理时间。落实并联审批要求,除法律法规规定之外,不私设任何形式的环评审批前置条件,对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建设项目探索开展“容缺受理”,落实“一次性告知”,开辟“绿色通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之外无环评等。同时充分运用“xx省三线一单信息平台”,及时进行项目选址选线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符合性核查,明确项目坐标与“三线一单”位置关系,从而为项目选址提供指导意见。二是建立工作台账,主动靠前服务。建立服务重大投资项目清单和环评管理台账,持续跟踪项目环评进展情况,对我县投资项目环评办理情况进行核查,已向xx个项目实施主体责任单位印发《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影响评价的提示函》,通过早期告知从源头防止项目“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问题发生,积极协调进度、无缝衔接各流程、研判项目推进的堵点、商讨可行的对策措施,确保在最短时间完成项目审批,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对建设项目已获得环评批复尚未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企业,发放《关于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提醒函》xx余份,提醒企业依法依规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确保实现环评与排污许可的有效衔接,同时,避免出现“未验先投”“批建不一”等违法情况,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环境信用,影响生产经营活动。三是严守环境底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五个不批”的原则,指导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类型及其选址、布局、规模等要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法定规划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能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预防生态破坏和生态污染,达到改善环境的要求。认真开展辖区内建设项目“双随机、一公开”现场监管,对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及承诺落实情况、环境保护“三同时”落实情况、环境保护验收情况及相关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指导督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优化营商环境精神并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数据系统共享对接服务有待提升。生态环境行政审批服务当中涉及管理的办事系统xx个,企业申请环评审批需要在xx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等x个平台同时申报,办理人员需在xx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xx市信用公开平台、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等x个平台提交办理结果,费时费力,直接影响审批服务效率。二是环境执法监管能力有待提高。全县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现有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总体上与国家建设标准、严峻的环境现状以及繁重的监管任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县域环境质量改善不够明显。全县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依然难以改变,清洁取暖、煤质管控、扬尘防控、机动车排放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为主的水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在春季降雨量少、径流量减小的情况下,土店子监测断面水质接近临界值,存在超标风险。

四、下一步打算

在2025年工作中,xx分局将继续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服务好各类项目落实落地,促进办事系统对接,科学柔性执法监管,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标。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巩固提升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环评审批改革,简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管理,提升环评审批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强与相关部门对接,用活用好各类数据系统,提高审批效率。二是持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积极争取资金,配齐配强现场执法的仪器装备,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实战比武、业务交流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法律水平、专业素养和实战本领。三是全力改善环境质量。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抑尘、压煤、减排、控车、净烟、增绿”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深入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持续推进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