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强基提质工程。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出台《xx区实施教育强基提质工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功举行xxxx年全区教育强基提质暨教师节庆祝大会。印发《xx区学校办学规范20条》,推动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修订完善《xx区教育质量考核办法》,使用xxxx年度教育高质量发展基金200万元,奖励对教育质量提升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xx区在全市基础教育质量考核中获二等奖。
(三)教育科研。推进校本研修、片区联合教研、区域示范引领“三级教研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研修全覆盖。靶向组织开展小学和初中教师技能竞赛、中考试题研究竞赛、主题班会展评、学科作业设计竞赛等10项竞赛活动。开展毕业班工作、教学常规视导、片区联合教研、线上学习质量监测等工作,助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加强课题研究,实行教研员联系课题制度,抓实课题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全年立项课题省级2项、市级10项、区级15项;结题省级2项,市级3项,区级12项。科学研究成果《农村地区家校共育新模式》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xx市科研成果特等奖。
(四)普高教育。落实区委、区政府推动xx中学高质量发展“七条措施”,将xx中学创建省级特色示范高中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3+1+2”新高考模式研究,完成高考综合改革条件保障年度任务,完善选课走班管理体系。高考本科上线308人。其中,重本上线25人,超市下达目标25个百分点;艺体专业上线93人,李大国同学获体育专业满分,被北师大录取。
(五)职业教育。执行高中招生计划和普职分流政策,中职办学规模扩大,普职比基本相当。区政府出台xx职中达标建设方案,稳步推进xx职中办学条件、招生规模“双达标”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特色专业、“双高”专业建设。高职单招参考146人,录取125人;职教高考统招参考11人,本科上线1人,专科上线10人。职业技能培训扎实有效,培训农村劳动力4000人。
(六)义务教育。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区创建工作,以建好中心集镇学校中心为抓手,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建成一批区域内义务教育管理高品质示范学校。中子实验学校和鱼洞小学创建为市级“温馨校园”,xx二小申报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实施学校布局优化调整,撤并花石小学、搬迁xx特校。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招生考试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入学首次实现全网报名,家长子女就学报名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做好优质生源稳控和控辍保学工作,初中优质生源留朝率73%,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100%。
---此处隐藏1099字,下载后查看---
(七)学前教育。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原则,统筹发展公、民办幼儿园,不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全区幼儿园普惠率100%,幼儿入公办园占比71%;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园率100%,三年毛入园率93.10%。城区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通过市级复核,大豪博爱幼儿园创建市级五星级幼儿园,云雾山镇小学附属幼儿园创建为市级三星级幼儿园。
(八)特殊教育。启动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提升,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发展。完成xx特校搬迁工作。高质量开展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全区“三残”儿童入学率100%。
(九)五育并举。持续推进幼小初高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加强“十美”区域德育品牌建设。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为重点,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喜迎XX大”等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千名教师访万家”等活动。完善全区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育教师成长课程、家长提升修炼课程”等“润心课程”进校园活动。全年被评为“新时代好少年”市级1名、区级20名;涌现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国家级1名、市级18名;300名学生在各级各类德育活动中获奖。区教科局荣获“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获全市教育系统德育专项考核先进集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引导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深入推进“双减双规范”工作,协调区发改局核定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注销校外培训机构4个,全区保留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8个,学科类机构压减率100%,非学科机构压减率33%;完成校外培训机构平台全流程监管,组建xx区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专家库、校外培训学科鉴别专家库。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之江中学、大滩中学等6所学校创建为区级教学管理示范校;城区幼儿园、大豪博爱幼儿园创建为区级幼儿一日常规精细管理示范幼儿园。在四川省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获省级一、二、三等奖10件,区教科局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开齐开足体育健康课程,开展好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模式教学,持续推动“一校一品”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完成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优生率83.90%、及格率96.60%;完成全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34.33%、及格率95.37%;完成全区学生视力监测,近视率较2021年下降0.50个百分点。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在全市校园球类比赛获等次奖18项,xx二小、之江中学分别获得足球冠、亚军。开齐开足开好美育课程,完善“艺术基础知识+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举办好全区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展演和美展。中子实验学校节目《七步诗》获xx市首届校园古诗词舞台剧大赛小学组三等奖,之江中学节目《行路难》获优秀奖;组织学生参加全省第十七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获一、二、三等奖498人次,获奖率82.60%。全区各校成功举办六一文艺汇演、书画展等庆祝活动,区领导及市、区部门深入学校慰问师生,学校累计接受慰问金、物资等72.80万元。强化发展规划,会同市综合实践中心专家完成《xx区劳动教育区域规划》编制,出台《xx区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强化基地建设,建成核桃、蚕桑等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4个;投入资金66万元,建设羊木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实训场所,建成工坊7个。强化劳动教育,各校根据《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xxxx版)》完善劳动教育清单,主推家务劳动“5+2”模式,实现从个人自理、分担家务走向社会志愿服务和社会劳动实践活动。探索农旅结合新模式,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实践课程等整合,开发出《土法酿酒》《陶艺制作》《李家狮舞》等校本课程15个。全年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1000场。羊木镇小学创建为省级劳动教育实验校;羊木食用菌博览馆、中子核桃博览馆创建为市级研学实践基地;经验文章《xx区:创“四新”劳动、促“五育”之花》获“全市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活动成果评选”一等奖。
(十)教师队伍建设。印发《xx区教育系统巩固深化“学党史、正师风、强师魂”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成果实施方案》,对教育系统1900名教职员工全覆盖开展违法犯罪记录筛查。开展“立德修身,行为世范”师德师风暑期专题教育活动和师德师风承诺践诺活动。全年涌现出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78人。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工作,动态调整中小学编制计划,组建教师发展中心,15名教师组建教师培训团队,实现培训、教研、科研部门有机整合。合理编制人事计划,多渠道引进补充教师,全年新进教师46人(引进研究生2人、招聘省属公费师范生6人、公招教师12人、新招聘特岗教师15人、外县区回引11人)。抓实教师交流轮岗,选派三区支教8人,公开选调城区教师15人,乡镇间交流教师38人;全年选拔培养校长1人、交流校长3人、选派赴浙江滨江区挂职培训副校长6人;加强东西部协作,两地互派交流干部15人。落实区委、区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两项机制”文件精神,落实好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每月按400元、500元、6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做好教师职称晋级工作,全年组织教师申报审核初级职称46人、一级职称90人、高级职称54人。执行“五类”人员申报标准,规范申请办理流程,申报公益性岗位157人,招聘校医辅助岗11人。严把教师资格入口关,全年认定教师资格147人,完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66人。
(十一)教育要素保障。实施项目建设,全年申报项目规划6个,规划投资18890万元;竣工项目7个,在建项目9个,启动项目前期3个(金堆初级中学建设项目、曾家一小教学综合楼及体育运动场建设项目)。完成高寒山区曾家片区10所学校冬季供暖保障设施建设。完成全省中小学食品安全暨后勤保障工作会羊木教育园区3所学校现场点打造任务。全年竣工校舍面积0.73万平方米、运动场3.50万平方米;在建校舍1.10万平方米、在建运动场1.90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固投出库70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6505万元,非税收入571万元,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学生食堂账务,规范民办学校收费,加强学校代管资金管理;完成全区22所学校食堂智能化管理系统硬件安装和区级平台部署;开展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节能降耗活动;做好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环境友好型学校”“全国卫生城市”创建,xx二小等13所学校创建为“省级绿色学校”。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全区参培学校38个,组建工作坊169个,参培教师1298人,线上学习参培率、研修率100%。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全区37所学校教师注册总量1379人,注册率86%,共建班级102个。强化“四川云教”资源使用,持续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开展网络安全排查与整治,完成全区教育城域网、各类平台漏洞补丁升级。组织师生参加省、市信息素养提升实践、实验教学技能竞赛等竞赛活动,xx区获省级奖5件、市级奖27件,区教科局获省市级“优秀组织奖”。强化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修订完善《xx市xx区学生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将在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3033名脱贫户、特困供养、低保、困难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全部纳入相应学段资助范围。全年实施学前教育免保教费、义务教育“三免一补”、生源地助学贷款等资助项目14个,资助困难学生1.35万人次,发放资助金1549.55万元。印发《xx区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工方案,修订《xx区责任督学管理办法》,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完成省教育督导委《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清单》所列24项改革任务。保障教育督导经费,全年按30万元标准将督导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落实挂牌督导工作,全年责任督学到校督导380人次,对课程开设、课堂教学、“双减”“五项管理”、疫情防控、学校安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督导,形成督导案例9篇,深入课堂听课290节,开展谈心谈话30人次。完成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完善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4.0平台事项认领和编辑上报等升级相关工作。区教科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xxxx年市级普法先进集体”。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和规定,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和各岗位责任清单制管理,修订《区教科局安全管理责任清单2.0版》,全区40所学校完成全员责任清单编制。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全区40所食堂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完善“111”隐患排查工作机制。推进“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校园燃气报警装置安装;抓好道路交通安全、食品、消防、防溺水、防欺凌、反诈骗等安全专题教育和反恐防暴、防震减灾等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抓实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出台《学校疫情防控管理办法》,做好“日报告零报告”,精细化人员防控,做好师生员工共同居住人健康和返乡情况摸排、师生员工疫苗接种等工作,全年开展全覆盖督查工作12轮次,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题调度会24场次,确保校园安全。全区40所学校完成省级平安校园创建任务;之江中学代表xx市接受省政府“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示范点验收;两河口小学创建为“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