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全县共发展农村党员xx名(其中农民党员xx人),占全县发展党员总数的xx%。分析我县近五年农村发展党员情况,可以看出,发展农村党员数量逐年增长,xx年发展农村党员xx名,xx年发展xx名,xx年发展xx名;新党员队伍趋于年轻化,xx年35岁以下新党员占发展农村党员总数46.5%,xx年占54.2%,xx年占60.6%;新党员文化程度逐渐上升,xx年新发展农村党员高中以上文化占总数30.3%,xx年占38.4%,xx年占49.8%;有双带能力的新党员逐渐增多,xx年具有双带能力96人,xx年xx人,xx年xx人。
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xx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农村实际,突出重点,实行推优,强化培养,明确责任,定期督查,农村发展党员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1、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针对性。我县各乡镇党委把发展经济与发展党员结合起来,注重在生产一线培养发展党员。一是抓农村发展党员载体建设。把“三培两带”活动作为农村发展党员的重要载体来抓,尤其注重在农村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中发现培养优秀分子入党,使党员在经济联合体中做好示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村各类人才向党员看齐、向党组织靠拢,吸收到联合体中来,从而把农村各类人才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二是抓农村发展党员重点人群。重点在村组干部、致富能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回乡青年学生和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和返乡创业人员、优秀女青年等六类群体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五年来,我县在上述五类人群中发展党员xx名,占总数的70.8%。去年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x人,发展党员xx人。三是抓农村发展党员组织建设。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时在葡萄、黄栀子等协会中建立党支部,在联合体中建立党小组,发挥协会、联合体聚集致富能手作用,积极把协会和联合体中的骨干成员培养发展为党员。近三年来,采取“双线发展”模式(优秀村民既可在行政村也可在协会党支部申请入党),在协会党支部共发展党员xx人,有xx人被列为培养对象。
---此处隐藏2021字,下载后查看---
3、基层团组织涣散,“推优”工作难开展。基层团组织不健全,网破人散,乡镇团组织萎缩,村级基本无团组织。许多农村没有团组织,没有团干部,没有发展团员,没有进行团员登记,更很少开展团的活动,仅剩下一乡镇团委空壳。基层团组织没有成为优秀青年的核心,导致28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推优工作在乡村一级难开展。
四、解决方法与措施
第一,调整进出机制,增强党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要调整“进”的机制,畅通“出”的渠道。要吸纳大量政治上合格、作风上优良、技能上优秀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党组织,确保党组织后备人才充足、精良。要切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保证党组织出口畅通,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增强党组织对农村青壮年的吸引力。
第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要积极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对软弱涣散的村要进行重点整治,对轻视党建工作,特别是对发展党员工作“压、推、拖”的村支部书记,要加强教育,限期整改。对多年不发展党员的村要进行重点管理,对责任村书记要实行诫勉,在诫勉期间停发工资报酬。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特别是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改变落后面貌,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发展后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三,抓好制度建设,探索发展党员工作长效机制。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发展党员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切实落实工作目标,确保实现大村年发展2—3人,小村年发展1—2人。要指导好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党员工作,并及时发现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建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督查制度,通过强化督促检查与考核,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真正做到责、权、利统一,步入正常化、经常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