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豫北三村蹲点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搞清楚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什么”这个基本问题,对于抓实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加强村“两委”换届后带头人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近期,我们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西五村、圪垱店镇毛庄村和获嘉县照镜镇东彰仪村,通过实地察看、个别访谈,重点从“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四个视角,审视农村党支部书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情况。

一、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干什么”

从3个村的调研实际看,村支部书记当时分别在开会研究村内事务、在乡镇开会、在村室值班。总的看,精神面貌较好,干事有劲头,工作在状态。他们近期的主要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农村党建工作。西五村支部组织摸底排查全村党员队伍情况,目前全村党员62名,其中常年在村40多人,60岁以上15人,40岁以下10余人,多为转入组织关系的本村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村支部每月26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毛庄村,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员会议,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目前全村党员32人,常年在村10人以上,平时一月一次的学习例会多放在晚上,每年党员人数最齐的是春节、中秋节。东彰仪村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本村党员到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等实地参观,开展红色教育。

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西五村按照迎接脱贫攻坚后评估要求,对全村6类户逐户摸排,核算收入,做到应纳尽纳监测户。毛庄村整理脱贫攻坚拓展成果各项基础工作表册。东彰仪村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大排查、夯基础、补短板、促提升”。

---此处隐藏4756字,下载后查看---

站在建强基层组织体系、稳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高度,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得更加过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锻造硬核力量,我们感到构建选优、育强、管好、用活全链条机制和工作体系至关重要。

一是把好入口选准人。结合各地实际,细化任职资格条件,明确选任标准和办法,综合考虑政治素质、年龄学历、经历能力、群众口碑等物色合适人选。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河南牢牢把握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能带好班子,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动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正风气的“四有四带”标准,细化“九不能、六不宜”负面清单,一大批优秀党员当选农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达99.7%。同时,积极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择优储备随时能用的充足后备力量。

二是精准培训育强人。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积极推行“导师帮带制”试点,加大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理论武装和专业培训。针对不同类型村支部书记提升政治领导能力、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基层治理能力、应急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的不同需求,重点提高参训层次,优化培训方式,实行“必修+选修”,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三是提升规范管好人。坚持以管促干,强化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全过程管理监督,研究规范“一肩挑”权力运行的具体措施,推动更好履职、发挥作用。完善履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适岗研判机制,定期分析队伍状况,对基础较差、暂时落后的潜力型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对能力不足、状态不佳的守摊型及时谈话提醒、加强教育培训,对经教育提升、限期整改后仍然不胜任不尽职的问题型责令辞职、调整撤换。

四是搭建平台激励人。通过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和实干实绩大赛、擂台比武、评先评优等方式,选树乡村振兴带头人、担当作为好书记,激励争先出彩。进一步理顺乡村组织关系,合理划分事权,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支持。畅通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晋升录用渠道,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推进考试录(聘)用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化,激发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