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再生水综合利用情况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xx县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四水四定”原则,结合xx水系特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系统做好城区水文章,使再生水成为“第二水源”,着力走好“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荒漠化有效治理”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一)科学谋划,提高污水收集能力。聚焦“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利用”,将再生水循环利用纳入“红色xx绿色发展”总体布局,编制《xx县城区雨污分流专项规划》,统筹规划我县雨污分流、再生水管网建设项目,投资**亿元,新建再生水管网**公里,改造新增市政雨污分流管网**公里,结合新建小区配套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新增小区雨污分流管网**公里,形成再生水收集利用管网互联互通新格局。

(二)夯实基础,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先后投资4.5亿元,建成日处理规模为1.5万方(其中生活污水1.2万方/日、工业污水0.3万方/日)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为1.2万方的再生水厂和150万立方米库容的德胜墩水库,构建了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稳定、净化功能突出的7.4公里饮马河生态湿地系统,形成了污水处理、中水提标、湿地净化、雨水收集、水库调蓄、综合利用的完整链条,实现了县城污水的全收集、零排放,再生水出水指标达到国家Ⅳ类排放标准。

(三)绿色发展,实现中水循环利用。以饮马河生态湿地系统为核心,采取“自然+物理”双重手段,深度净化县城再生水水质,替换3.7万亩城北生态防护林、1.9万亩城区绿化的灌溉水源,解决重点工业企业、饮马湖水系补水等用水需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年稳定节约新鲜水400万方,获批创建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资格并通过中期验收,形成“一水多用”格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有机结合。

---此处隐藏1149字,下载后查看---

虽然“十四五”期间我县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利用能力显著提升,但也要看到,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分类收集不充分、处理能力不平衡、循环利用不稳定等问题。一是城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存在短板弱项,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再生水厂接受能力不足,管网智慧化监测水平较低。二是现阶段经过预处理的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虽能达到相关环保标准,但无法做到分质处理、分类利用。三是在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下,饮马湖、饮马河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景观功能发挥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构建完整高效的再生水收用体系。一是科学布局。按照“超前谋划、系统建设、持续完善”工作思路,编制《xx县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涵盖城北生态示范带、雨污分流管线和再生水回用管线、三个再生水综合利用片区(分别为:城区、工业园区、城北生态防护林)、多个高耗水领域的再生水利用蓝图,通过再生水从工业生产到市政杂用、再到生态环境等多元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改善水生态环境,切实构建“一带、两线、三区、多点”再生水利用布局。二是系统建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按照“稳步推进、分批建设、逐年完善”工作步骤,对***、***、***等道路逐步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再生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打通污水归集和再生水利用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率。今年上半年,已完成2个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和1个再生水管网建设项目,下半年,还将实施**个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三是提标改造。加强对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考察推广,大力实施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再生水利用效率提升“两大工程”,尽可能提高再生水出水水质、利用率等重要指标。目前,我县计划投资8875.03万元,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基础上,将二者处理工艺合二为一,补充建设处理能力为0.5万方/天且出水水质达到地表准四类排放标准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分担现有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运行压力并为以后预留发展空间。

(二)构建科学有序的再生水运管体系。一是完善政策。将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全县水资源统一配置,采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两种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再生水管理、利用、考核、激励、价格等配套政策制度,加快推进再生水的确权及统一调度,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严格控制新增取水许可,鼓励倒逼工业企业进行再生水利用改造并加大再生水利用率。二是智慧运行。探索建立智慧化系统平台,在雨污管网的关键节点和区域部署传感器等感知设备,形成感知、监测、预警、应急、防汛等能力,实现从污水源头收集到再生水末端利用实时水量在线监测,有力保障再生水利用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升再生水循环利用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三是系统管理。推进再生水与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统一配置、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科学制定再生水使用计划,严格再生水计量监测,定期分析再生水利用情况及指标完成情况,加强再生水水量水质日常运营安全和风险管理,对再生水供水单位和输配管网维护管理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再生水水源生产和使用安全。

(三)构建用途广泛的再生水利用体系。一是加大工业污水回用力度。创建一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园区,增强企业节水意识,完善节水型生产方式,推动将再生水作为工业生产冷却、洗涤、锅炉等用水环节的重要水源,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再生水厂和企业“点对点”再生水管网专线敷设,支持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及再生利用,实现园区内再生水“应用尽用”。二是开展生态湿地系统修复。计划实施饮马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对饮马湖、德胜墩水库、饮马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构建沉水和挺水植物群落、底质改良修复、复合生境系统设计等,进一步发挥城北湿地系统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物种保护的生态缓冲作用。三是扩大城市杂用再生水规模。充分利用建成区市政杂用再生水现有条件,发展集中式、分散式等多元化再生水利用方式,在铺设再生水管网中统筹布设再生水取水点、绿化喷头等取用设施和配备运水车,持续加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再生水利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