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 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更新时间: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制定《*镇基层治理工作实施细则》,成立*镇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切实强化镇党委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责任。构建政府治理框架,各职能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协同合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村(社区)承担主体责任,其治理成效纳入村(社区)年度目标考核。

二是优化自治机制。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组建村民议事会、纠纷调解委员会、“五贤”协会(贤达人士、贤良之士、贤能之才、贤德之辈、贤慧之人)、品德评议委员会、民俗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议事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发展规划。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计划,整合土地、资产和宅基地资源,培育发展草莓、蓝莓等特色农业产业。2022年,我镇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50.36万元,其中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有7个,100万元以上的村有3个。

三是汇聚共建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立“党员环保岗”“党员助困岗”“党员文化岗”等示范岗位,结合“党员主题活动日”,广泛开展各类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多方参与治理,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推进15家青年之家标准化建设,为农村青年提供多样化服务;积极发挥乡村“五贤”的示范引领和文化治理作用;引导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外来投资创业者参与基层治理。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倡导“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通过“群众自筹一些、乡贤捐赠一些、项目争取一些、政府扶持一些”的方式,解决乡村建设资金问题。全镇共自筹400万余元用于乡村环境整治,乡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二、注重务实笃行,筑牢法治根基

---此处隐藏1544字,下载后查看---

三、弘扬文明风尚,增强德治底蕴

一是传承乡土文化。充分发挥本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优势,讲好“*故事”,为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注重挖掘地方特色,保护和修复传统村落,传承民俗文化,建设村史馆,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镇史话》《张村志》入选本地优秀文化工程丛书。

二是推动移风易俗。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依托全镇20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建“百姓宣讲团”“文化先锋队”“志愿服务联盟”,打造“文明讲堂”“社区学校”“文化下乡”“儿童乐园”等特色品牌,实现从单一文化传播到多元文化融合的转变。2022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00余场次,吸引近万名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增强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让村民成为乡村文化的主导者。

三是树立榜样典范。坚持用身边的榜样教育激励身边的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最美家庭”“最美劳动者”“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推选优秀人物典型1200余名,优秀组织30个。利用“三微一端”(AAA、微博、微视频、学习强国)广泛宣传本镇的好人好事,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未来,我镇将继续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始终将责任意识贯穿工作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工作指导、推进和保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跨越。三是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典型示范与整体提升相结合,提高运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的能力,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四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严密防范各类风险,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落实,努力开创全镇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