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持续开展审计人员法治培训,制定年度法治培训计划,将宪法、审计法、预算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培训内容,邀请法律专家、业务骨干开展专题讲座,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审计能力。同时,鼓励审计人员自主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专业书籍等资源,提升法律知识水平。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使审计人员熟练掌握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审计实践中准确运用法律武器,规范审计行为。
2.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对涉及审计工作重大事项、重要改革措施、大额资金使用等决策,必须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确保决策合法合规、科学合理。加强决策执行和监督,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执行中的问题,保障决策有效实施,提高审计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降低决策风险。
3.严格规范审计执法程序。进一步细化审计执法流程,明确审计项目从立项、实施、报告到整改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和时间节点。严格执行审计通知书提前送达、审计证据收集、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等程序,确保审计程序合法、公正。加强审计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对违反审计程序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强化审计人员程序意识,保障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公信力。
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审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将审计法律法规宣传融入审计工作全过程。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审计法颁布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工作成果。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审计法治宣传短视频、动漫等,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提高审计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此处隐藏4293字,下载后查看---
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21.培育审计法治文化理念。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审计机关文化建设整体规划,通过开展法治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法治文化讲座、组织法治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宣传审计法治文化理念,使依法审计、公正执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将法治要求融入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自觉遵守审计职业道德,维护审计机关良好形象。
22.丰富审计法治文化载体。积极打造审计法治文化阵地,在审计机关办公场所设置法治文化宣传栏、张贴法治宣传标语、摆放法治书籍等,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利用审计机关内部网站、AAA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法治文化专栏,定期发布审计法治信息、法律知识解读、法治文化作品等,拓宽法治文化传播渠道。鼓励审计人员创作审计法治文化作品,如审计法治漫画、诗歌、散文、微电影等,丰富审计法治文化内涵。
23.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定期开展具有审计特色的法治文化活动,如审计法治征文比赛、审计案例分析大赛、模拟审计法庭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审计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加强与其他部门、单位的法治文化交流合作,联合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提升审计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4.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保障。建立健全审计法治文化建设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将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确保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加大对法治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保障法治文化活动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等方面的经费需求。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培养,选拔一批具有文化素养、法律知识和审计业务能力的人员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为审计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