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学习讲话精神,把握时代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恰似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正因如此,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着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文化的力量并非空洞和抽象,它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种结合,不仅是要将文化的基本原理与国家的具体实际相契合,更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挖掘出文化的深层价值,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当我们深入探讨这一理念时,不难发现它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成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明确方向,更为我们展示了文化与现实相结合的无限可能。在它们的指引下,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文化成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二、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定力
---此处隐藏1654字,下载后查看---
(一)紧扣时代脉搏,加快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要按照“一次策划、多种形态、多个平台、融媒传播”的要求,整合新闻资源、生产要素和服务功能,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和流程规范;要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和管理运营,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和覆盖面;要加强与上级媒体的沟通联系和协同配合,形成全媒体传播的强大合力。
(二)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我们必须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深入探索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与道德要义,以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需创新传播媒介和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实际。此外,加强宣传引导和社会评价体系的建设,是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这一价值观实践的良好氛围的关键。最后,对各类社会组织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服务,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入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必要措施。
(三)聚焦群众需求,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我们需持续完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应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此外,必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我们还需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支持力度,引导其健康发展,以促进文艺精品的创作与生产。最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有助于提升我市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面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我们必须坚守以保护为核心、以抢救为首要任务、合理利用资源,并强化管理的指导原则,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同时,必须增加对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我们还需要加强文物安全的预防体系和技术防护能力;此外,强化文物保护队伍的建设以及管理监督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提升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程度同样不可或缺。
我就强调这么多,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