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全市发展改革战线的同志们齐心协力、拼搏奋进,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改革工作,这既是对我们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殷切期许。今天,我们专题召开2025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旨在全面总结过往经验,精准锚定未来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全市发展改革事业迈向新高度。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顾过往成绩,坚定前行信心
回首过去一年,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紧扣中心工作,勇于担当作为,在各个关键领域多点发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政策举措精准发力,经济运行稳健向好。一是政策体系构建完善。我们以敏锐的洞察力,紧密围绕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本市发展需求,构建起一套全面且具针对性的政策体系。从产业扶持政策到财政金融政策,从科技创新政策到人才发展政策,各项政策相互衔接、协同发力。在产业政策方面,聚焦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与扶持办法,明确各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指引。财政金融政策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资金动力。二是政策执行高效有力。为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政策执行机制。成立专门的政策执行监督小组,对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踪与评估。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调整优化。对于重大政策项目,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安排专人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保障政策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发挥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是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在一系列精准政策的推动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显著提升。
---此处隐藏7013字,下载后查看---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防范金融风险。在社会领域改革方面,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与效率。通过重点领域改革的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创造。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兴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与激励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五)推动区域协调,拓展发展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关键意义。我们需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统筹谋划,积极作为,推动区域间协同共进。一是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机制建设。与周边城市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区域发展重大事项。设立区域合作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推进具体合作项目的实施。探索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妥善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区域合作的积极性,确保区域协同合作持续深入开展。二是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对接。在交通方面,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促进人员、物资、信息的快速流动。在能源领域,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推动能源资源共享,保障区域能源供应安全稳定。水利方面,加强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水利设施共建共享。三是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立足各区域产业基础与优势,制定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引导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优势互补。鼓励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通过产业转移、技术合作等方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区域内协同布局。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六)聚焦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乎人民福祉和城市未来。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力度。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治理力度,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设,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二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向绿色化转型。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培育一批绿色产业龙头企业。鼓励传统产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强绿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绿色发展的规模效应,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三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绿色生活方式。推广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鼓励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七)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建设,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方便群众就医。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二是强化就业创业与社会保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